昆曲从“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到谋全面复兴

发布时间:2006-05-21作者:访问量:44

  5月18日晚,昆曲《十五贯》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上演,距离这个剧目上一次在北京演出,已经过去50年。19日,由全国政协京昆室牵头,我国现存的7个昆曲表演院团举办纪念《十五贯》晋京50周年的座谈会,探讨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50年前,浙江省昆苏剧团带着这个讲述清官为百姓平反冤案故事的剧目来到北京,毛泽东两次观看此戏,周恩来两次发表相关讲话。5月18日,《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十五贯》成为昆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被授予联合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在我国已经传唱了600多年,经历元、明、清三代变迁,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曲牌和词调格律。
  2005年,我国制定《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决定于2005-2009年的5年间,国家每年拨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昆曲院团的建设。
  目前,全国共有北京北方昆曲剧院、上海昆剧团、浙江昆剧团、江苏昆剧院、湖南昆剧团、苏州昆剧院和浙江永嘉昆曲传习所等7个专业昆曲演出团体。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在19日的座谈会上盛赞昆曲作为“戏曲始祖”的地位,他回忆早年学戏,除了跟父亲梅兰芳学习京剧,就是跟昆曲界“传”字辈名角朱传铭学习昆曲。他说:“老一辈的京剧演员没有不会唱昆曲的,要唱好京剧,身眼手法步都需要有昆曲的底子。”
  与会专家表示,50年前《十五贯》令昆曲复活,50年后,重演《十五贯》的契机将昆曲的议事主题转向了复兴。
  据介绍,上海戏剧学院从2005年起开始招收10年制昆曲班,报考人数达到数千人。根据教学大纲,考入昆曲班的学生将在涵盖初中、高中和大学本科课程的10年里系统学习180出折子戏。
  与此同时,苏州大学和上海闵行中学也开设了昆曲兴趣班,学生们得以在课余,学习和感受古老典雅的昆曲艺术。(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