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平:昆曲舞台上演青春偶像剧

发布时间:2009-01-04作者:访问量:6

昆曲舞台上演青春偶像剧
――上海昆剧团新排汤显祖名作《紫钗记》欣赏
 

 ◆戴平

    上海昆剧团的全本《紫钗记》前昨晚连演二场,打造了一台昆曲舞台上的青春偶像剧,创出2009年的“开门红”。“玉茗风流四百年”,400年后,上昆把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排齐,结集上演,传承“非遗”经典,续接城市文脉,十分难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整出《紫钗记》在近代从未上演过,无疑是中国戏曲史上极有意义的一笔。

李霍爱情 团圆结局

    汤显祖在谈到他的“四梦”创作时曾说:“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紫钗记》虽其梦的篇幅最短,但情也至深。《紫钗记》别于唐人传奇故事原本,也别于汤显祖自己早年所作的传奇《紫箫记》,人物性格作了改造,改悲剧为大团圆。这是汤氏“尚情”以至褒扬“至情”戏剧观之必然。

   《紫钗记》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唐代才俊李益与佳丽霍小玉灯会邂逅、花园定情,以紫钗相依戏剧性情缘。虽然他们的爱情和婚姻遭到以卢太尉为首的奸恶势力的阻挠破坏,但男女双方坚守初衷,终靠“黄衫豪客”出手相援,由皇帝主持公道,团圆结局。《紫钗记》中的李益性格主要是忠贞,但带有三分软弱。“黄衫豪客”是汤显祖期盼的“社会的良知”,当然这种期盼只是一种剧作家的心愿而已。

载歌载舞 细节创新

    《折柳阳关》是《紫钗记》全剧的重头戏,也是唱做最具功力的一折。李益奉旨远征,霍小玉在灞水之滨,折柳相赠,因“柳”通“留”,有留恋之意,希望亲人毋忘长安旧情,速去速返。这折戏典型地表现出昆曲生旦戏载歌载舞的特点。当小玉唱到动情时,按一般的处理,就把柳枝交给李益,而李益的扮演者黎安在这里有一个创新。他想,如今的女生会亲手做一些小饰物,如五色绳等,亲手给男生戴上,于是他让小玉把柳枝系在自己的手腕上,折柳相送有了现代色彩。后来,当小玉听说恋人变心,便有了“怨撒金钱”的表演。她在舞台上步步辗转,一腔三叹,痛彻心肺。动静张弛,哀怨交加,沈�丽的表演很有分寸。

唱词典雅 舞台现代

   《紫钗记》中的全部唱腔,是周雪华根据清代昆曲曲集《纳书楹曲谱》编创。北曲苍凉,南曲缠绵。《紫钗记》始用北曲,又回南曲,南北合套,相得益彰。戏中有的唱词虽典雅难懂,但经过演员声情并茂的歌舞,一般观众还是能够欣赏的,又辅以精美的灯光布景,体现出舞台的整体现代视觉气质。

尊重原著 适度改编

    这次排演,是上昆对汤显祖名作的认真解读和再创作,在保存原作意蕴的基础上,作了适度的改编整理,巧妙地以男主角李益的男性视角切入,回归了汤显祖对其人其事的定位:誓、世、势、仕,多面体现了李益对家国的责任心、对爱情的归属感。导演郭宇在谈到创排这出戏的宗旨时说:“展现人性中的亮点,是诗的存在,是一种不为功利的存在,是人性中最纯粹的东西。这种操守和价值观的体现,是当今我们社会所应提倡的传统精髓。”发掘传统精品,古为今用,这也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之一。在戏中,擅演才子的优秀小生演员黎安塑造人物细致准确,亦文亦武,光彩照人;霍小玉的扮演者沈�丽风神娇俏,演出了女主角的幽怀曲意,人物的思想感情跌宕起伏,层次分明。吴双、缪斌、陈莉三位实力派演员的助演,又为全剧增色。(日期:2009-01-02 A7版 作者:戴平 来源:新民晚报 本网编辑:白水)

黎安(左)和沈�丽在剧中分别饰演唐代才俊李益与佳丽霍小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