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郭京飞,收起奖杯好演戏

发布时间:2009-08-14作者:访问量:23

    一个为理想矢志不渝的亚瑟,为他捧回了佐临话剧最佳新人奖;一部深情幽默的话剧版《武林外传》,又将他送上了佐临话剧最佳男主角的位置;一段三轮车夫和富家小姐的爱恋,更让他获得了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荣誉白玉兰奖;一个集帅气、痞气于一身的韦小宝,使他得到了年轻戏迷们的狂热追捧。短短5年多的时间,刚过而立之年的郭京飞,俨然已成当代话剧界炙手可热的青春偶像第一人。

  从小立志当演员

  郭京飞说,当年父亲为他取名京飞,便是希望他这个生在北京的未来男子汉可以像自己一样,做一个翱翔蓝天的飞行员。殊不料,郭家小娃儿打小便有自己的小算盘―――做演员!

  高中毕业那年,因为抵不住报纸广告上“只要学一年,就能当演员”的诱惑,郭京飞只身南下,到了上海谢晋恒通明星艺术学校学习表演。虽然是以最后一名的身份侥幸入学,但郭京飞却以一套惟妙惟肖的模仿动物绝活,让老师同学们赞叹不已。一年学习期将尽,面对拍戏还是继续上学的抉择,郭京飞犹豫彷徨了。恰在此时,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陈明正教授的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你还小,为什么不去上学啊?”―――没错,热爱表演艺术,就应该先更加完善自己!郭京飞动情地回忆道:“是陈明正老师点醒了我,使我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

  2000年,郭京飞顺利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从千禧年的那一刻起,那个打小做演员梦的郭京飞,正式踏进了戏剧艺术的殿堂。

  有幸结缘贝克特

  经过刻苦学习,郭京飞2004年一毕业就幸运地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看中,更幸运的是,他不仅没跑过龙套,而且当的全是主角。短短5年内,他先后主演的大戏就有《肮脏的手》《爱战胜一切》《亲爱的我们一起飞》《午夜的哈瓦那》《偷心》《青春情怀》《和空姐同居的日子》《鹿鼎记》等。其间,令他印象最深的,是排演萨缪尔・贝克特的名剧《终局》。

  《终局》是《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最钟爱的作品。进中心第二年,恰逢这位爱尔兰戏剧大师100年诞辰。中心特意请来德国导演沃尔特・阿斯姆斯。这位名导曾与贝克特共事15年,并执导过贝克特的17部作品。凭着大学时对外国戏剧和德国哲学的热爱和研究,郭京飞在阿斯姆斯帮助下,成功完成了剧中第一男主角哈姆的塑造任务。

  郭京飞称《终局》的排演对他意义重大:“那时我还是个新人,一上手就演主角,还是这么高难度的大戏,压力可想而知。而导演要求又非常高,有时一句台词得反复排上3小时他才会点头。当时真是恨得牙痒痒。但当我演了两轮后,发现自己可以驾驭了,就很有成就感,并开始感谢那个折磨过我的人。我真的很幸运,在26岁演了这么一部戏!”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郭京飞接演了包括《牛虻》在内的多部外国戏。对此,他有自己的理解:“我不是崇洋媚外,因为话剧本身就来源于国外,虽然中国也有《雷雨》《茶馆》这样的优秀作品,但事实上我们的话剧水平和国外比起来还差得很远,他们的剧本很严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我觉得,应该借助国外剧本来创造自己的角色个性,做一个外国戏里的中国人。”

  喜获佐临新人奖

  2006年,郭京飞用《牛虻》实现了艺术生涯上一次质的突破。白衫长褂、须髯满面、沧桑历尽却优雅不减的亚瑟形象不仅让这部红色经典再掀观剧狂潮,同时也让他摘下了第10届佐临话剧艺术最佳新人奖的桂冠。这是他当演员后拿到的第一个奖。

  亚瑟是一个很考验演员,也很能成就演员的角色,对任何人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通过对多部外国戏剧角色的准确拿捏,让该剧制作人和导演都将目光放在了当时锋芒渐露、声誉渐起的郭京飞身上。为了演好《牛虻》中的亚瑟,郭京飞还毅然舍弃了一个10万元丰厚片酬的拍电视剧机会。

  《牛虻》是一部充满戏剧张力的史诗性悲剧。郭京飞的表演不仅在外形上与小说中挺拔俊朗的青年贵族牛虻的气质相符,还成功横跨了剧中13年的时空,将牛虻从天真烂漫理想少年到老练成熟传奇英雄的心理转变,演绎得层次分明,尤其是对牛虻在经受一连串打击后情绪上的巨大落差,以及在命运颠沛之后表现出的人性变化,展示得丝丝入扣。虽然每一次这样演出时都必须倾其所有,尽情释放、筋疲力尽,但他却无怨无悔。郭京飞坚信,只要坚守对话剧的热爱,不断拿出一部部优秀作品,话剧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三度参评白玉兰

  今年4月,凭借在话剧《罗密欧与祝英台》中的出色表演,连续3年参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郭京飞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白玉兰最佳男主角奖。手捧奖杯,郭京飞眼中闪烁着孩童般的激动和骄傲:“白玉兰是我这些年来不断进步的动力,不断推动着我向"更好"发起冲刺。”

  在主演《牛虻》获得佐临话剧艺术最佳新人奖的同时,郭京飞首次申报白玉兰就获得了提名奖。虽最后并未捧杯,但评委专家的肯定,已然给了他极大的鼓励。随后第二年参评白玉兰的是郭京飞最喜欢的一出风格新颖的幽默喜剧《武林外传》,在他创造性的发挥下,戏中玩世不恭、既深情又可爱的莫小宝一下子红遍了大江南北,他也成了家喻户晓的青年偶像。莫小宝让郭京飞获得了佐临话剧最佳男主角奖,但申报白玉兰收获的依旧是提名奖。

  每次都是一步之遥,每次都是擦肩而过。人们在为郭京飞扼腕叹息。郭京飞却平静地表示:“每一次提名,对于我都是一次很大的肯定。但每一次失之交臂,对于我也都是一次鞭策。”

  问道三巡,终成正果。在《罗密欧与祝英台》中,郭京飞的黄包车夫罗锅,与离开梁山伯的祝英台一起,为人们展现了一段笑中带泪的乱世爱情故事。武打、舞蹈、卡通、肢体剧,甚至晚会娱乐元素都在这出戏里融为一体。使尽了浑身解数的郭京飞让观众笑疼了肚皮。“错过了那么多次,我以为这次又要空手而归,没想到终于如愿了。”手捧奖杯的郭京飞表示,一般演员获了奖,总喜欢把奖杯奖状放在家中的醒目位置,但他却不,他要珍藏起来。“因为这个奖特别纯洁、公正、认真,摆出来似乎有点矫情。”

  坚决告别莫小宝

  今年7月2日,是郭京飞30岁的生日。刚过而立之年,事业如日中天,他却立言明志:“我不再演莫小宝了。”

  作为郭京飞最深入人心的代表作,《武林外传》迄今已在全国连轴转似的巡演了200多场。他渐感身心疲惫。“30岁的我,不想再被困在这些风格单一、意味重复、缺乏创造的角色里,我需要跳出来,来个蜕变,去创造更多更新的角色,去寻求更广阔的表演空间。”

  郭京飞是个爱琢磨的人,在这个被编剧宁财神称之为“天才”的演员看来,演戏更需要学养。“表演拼到最后,不是拼技巧,拼的是对戏和人物的理解,对角色的解读要有自己的观点,对剧本的揣摩要有自己的见地,对人物的塑造要有自己的角度。”他还一直记着陈明正老师的教导:“不管是什么样的戏,首先要好看。只有有了观众,戏剧才有存在的价值。”

  郭京飞始终认为,工作并不是为了名利。闲暇之余,他喜欢弹弹吉他唱唱歌,喜欢画色彩浓烈的水彩画,喜欢看艰深难懂的哲学书,喜欢陪着妻子看电视。他常说:“经济上过得去就可以了,我不会单纯为了钱去接电视剧。我的兴趣喜好在哪,我就去干啥。”

  “我不会离开话剧的舞台!”―――这就是这个有点深沉、有点固执的年轻人最最坚持的一句话。

(编辑/雨田)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