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平
由吴小钧编写的话剧《战神?1948》,写活了中国解放战争史上的名将粟裕的大智大勇和大诚大义。看了戏,观众都为战神粟裕的智慧谋略和坦荡正直所折服。这是一部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有相当思想深度、大气质朴的作品。本文想集中谈谈剧本的追求。
《战神?1948》是一出描写现代革命战争历史题材的戏剧,但是,作者避开了在舞台上正面表现血与火的战争场面,而是着力写人物,写人物的心理,也写出了自己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思考。它主要讲述1948年粟裕三次斗胆直陈,改变毛泽东既定的战略部署,最终加速赢得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历史故事,还穿插了1958年粟裕受批判、1962年陈毅在广州会议上“放炮”、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对左倾路线造成危害的总结等事件。戏里出现了毛泽东、周恩来、陈毅、蒋介石等一批领袖级人物。既然它是取材于1948年解放战争中的一段历史事件的剧目,其主要情节必须尊重历史真实。黑格尔在运用历史剧这一名称时,把它界定为“向过去的时代取材”的作品,并把“维持历史的忠实”作为一个重要的创作原则。
吴小钧先生为人处事以严谨细致著称,写历史剧更是一丝不苟。他创作这出戏,酝酿了八年,写作花了三年时间,查阅了20余本将领传记和相关史料,做到了艺术真实以完全的历史真实为前提。这是一出典型的学院派风格的历史剧。它和一批挂着“历史剧”的招牌,却把历史当成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随意编造篡改的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主要情节、人物乃至主要人物的语言,都以史实为依据。这是难能可贵的。在当前剧坛胡编乱造泛滥、浮躁奢华成风的情势下,特别值得赞扬。
全剧叙述了在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挥出红色令旗,让粟裕率兵10万进军江南,在浙江、江西交界处从背后插敌军一刀。粟裕挺身而出,挡住令旗,顶着中央五大常委的决定,提出改变战略,暂缓南进江南、将敌人的主力歼灭在江北的建议。他三次上书毛泽东,还先后两次与陈毅长谈,举事论理,分析透辟。这个主要情节是完全符合史实的。据史载:“粟裕体察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于1948年1月、4月提出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为中共中央采纳。5月陈毅奉调到中原工作,他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六七月间,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进行豫东战役并取得了胜利,改变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又如陈毅谈到在1962年广州会议上向知识分子道歉的情节,也是实有其事的。符合历史真实是一出历史题材戏剧成败的前提。只有真才可信,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具有永恒的价值。法国画家安格尔说得好:“请热爱真实,因为它是美的,只要您能辨认它,并深刻感受它。”《战神?1948》的主要情节因其真实,使观众看了信服,心甘情愿地跟着编剧走进他所创造的艺术世界,这部作品就基本成功了。
该剧重视历史真实,还注重细节的真实。细节真实处理得好,丰富了英雄人物的塑造。该剧开场后,伴随着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1812序曲》,毛泽东、周恩来、陈毅、蒋介石、粟裕相继上场。这个细节也是有历史依据的。粟裕喜爱音乐,会吹口琴、弹奏月琴和风琴,1951年他调动工作搬家时曾经吩咐秘书带上三样东西,一架钢琴、一台电唱机和一摞唱片,唱片中就有《1812序曲》。他十分喜欢这一首展示莫斯科大教堂曾于1812年毁于法俄战争后又得到重建的交响乐,它成为粟裕内心情感激荡的象征。编剧发掘出粟裕不仅是理性的铁血将领,也是感性的艺术爱好者。这样的细节的真实材料,使粟裕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情感更为丰满。
剧中的“叙述人”这一独特创意,不仅串起了整出戏的庞大结构,同时也易于深入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使得解放战争这一宏阔的历史画卷能够收放自如。他时而叙述事件、介绍人物,时而和剧中人物直接对话交流,时而在一旁静静地观察,道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今人审视历史的哲理。这是借用布莱希特的史诗剧手法,也与戏曲的叙事方式有相通之处,体现出编剧的智慧。
《战神?1948》和一般的国庆献礼剧目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平面的歌颂建国的丰功伟绩和来之不易,而在于编剧有意借史说事,针砭时弊,因而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在粟裕第三次上书并和毛泽东面对面的交换意见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经过反复商量后,采纳了他的意见。毛泽东对粟裕说:“粟裕同志啊,你赢了!”粟裕同志的坚定,进一步促进中央改变战略的决心。毛泽东还请周恩来宣布:“为了实现新的战略,必须成立中原军区。现任命刘伯承为中原军区司令员,陈毅、李先念为副司令员。由粟裕同志接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和政委。”这一决定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宝贵的先机,也为后来新中国的建设发展保存了实力。这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胜利,作者为此发出了深情的赞赏,也为后来这个优良传统的逐渐丧失而无限感慨!
陈毅是一个敢于坚持自己意见,也勇于放弃自己意见、服从真理的人,也是第一个支持粟裕的上级领导。作者根据这个史实,借陈毅之口说一大段慷慨激昂的台词,用以强调发扬党内民主的必要:“敢于实事求是地提出与中央战略行动方案不同意见的将领是大智大勇的,而善于实事求是地采纳部属的不同意见的最高统帅更是大贤大德的。毛泽东采纳粟裕的意见,正说明当时党内军内的高度民主。可惜啊,后来这种风气越来越淡薄了。1962年的春天,我再也憋不住了,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科学家座谈会和全国剧本创作座谈会上,我放了一炮。我说,我们的某些党政领导干部缺乏民主作风,我陈毅心有所危,不敢不言!我垂涕而道:这个作风不改,危险得很!弄到科学家们见你亩产一万斤,也不敢说话;见你的大水库不合科学原理将来要造成灾难,也不敢提批评意见。一批评就是反党,一批评就是反社会主义。我们共产党就是有点民主,自己能够谦虚、能够团结人,大家愿意加入共产党、舍生忘死的来进行战斗,这样才打败了反动派。假使没有这种情况,共产党能够胜利吗?”这一番话,说得真是太好了!因为它切中了时弊,很有现实的针对性。戏演到这里,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陈老总的肺腑之言,也正是作者的心声。
败军之将的感慨也发人深省。在剧终前,编剧让蒋介石在大陆召开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上,对手下的将领们说了一段话:“本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劳心焦思地反省和废寝忘食地检讨,已经找出了两年来军事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是高级干部对本党的主义心理动摇,信心丧失;二是大多数高级将领精神颓废,生活腐化,责任观念完全消失。这样的将领,如何领导部下?!……如果仍如过去一样因循苟且,令不行禁不止,胜不庆败不救,腐败堕落甘于自暴自弃,即便没有共产党,我们也必将遭到淘汰。”这段话也是有史实依据的。据史载:淮海战役结束后,国民党5大主力全部被歼。蒋介石写下“冬天饮寒水,雪夜过断桥”后,黯然引退。吴小钧根据这个史实,让蒋介石在台上作了这段痛心疾首的悲凉总结,对今人也不无警示意义,再次体现了编剧的良苦用心。
强调注重历史真实,要求言必有据,事皆可证,但是,有得也有失,有时也妨碍作者的创造性,造成戏剧效果不强。《战神?1948》的长处与不足也是连在一起的。这出戏的主要不足是戏剧冲突还不够,戏剧性不强。一出优秀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应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戏剧性的事件,适当地运用想象、虚构给予丰富和补充,构成戏剧冲突。编导在这方面虽然下了功夫,但依然有所不足。如果能再进一步作些加工,戏可能更加动人。(原载《东方网・评论主页》2009年10月2日,本网编辑: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