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晚报》:艺术生涌现创业热

发布时间:2010-03-12作者:访问量:3

    艺考热潮刚刚散去,千辛万苦挤过独木桥的艺术生们,其职业前景究竟如何分外引人关注。昨天下午,上海戏剧学院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三支创业团队从13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现场被授予由“静安・江宁开业园区――上海戏剧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提供的免租金办公室钥匙。

冠军团队铆牢少儿戏剧培训

    “就像做梦一样!”颁奖典礼现场,戏剧编剧专业硕士生王颖杰捧着未来办公室的钥匙,激动地感叹道。她和好友武茵、胡志莹的创业项目“彩虹乐园――少儿英语戏剧培训中心”受到评委们一致好评,荣膺冠军。
    “我们可不是‘被创业’。 ”三个女孩都有少儿英语教育的工作经历,武茵曾在一家国际学校任教两年、胡志莹曾担任一项公益项目的儿童教育领队达三年之久。相似的工作经历,结合戏剧编剧、艺术教育、管理学等不同的学科背景,使她们有志于打造一个新型的素质教育模式――少儿英语戏剧。 “单独教戏剧,家长或许会担心耽误孩子学业,但把英语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使孩子得到快乐,也能提升他们的外语水平、沟通能力,学成后我们会举行汇报演出,把有潜力的孩子推荐给专门的演出团体。 ”胡志莹透露,她们打算把研究生的导师制引入少儿英语戏剧培训,并开发一套专门的教材和讲义以填补市面上此项空白。 “如果第一期能招到160个学员,我们就能实现20万元的净利润。 ”王颖杰自信满满地说。

倡导创业并非学生“不畅销”

    据了解,上戏2009届毕业生中涌现出一股创业热倾向,依托上戏学科专长,创业项目多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涉及教育培养、影视制作、文化传播等领域。有三支2009届毕业生创业团队获得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市慈善基金会的支持。目前,这三支创业团队度过了最初的摸索期,运行颇为顺利。其中,由导演系2009届毕业生谢迪等组成的创业团队所制作的音乐剧《瞬间不是永远》还被选为2009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的开幕片。
    针对坊间流传的“仅三成艺术生能靠本专业养活自己”这一说法,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葛朗表示,不少艺术生采取灵活就业的方式,例如开办文化工作坊、虽不与经济公司签约但自行拍戏等,其就业情况并未被完全纳入现有的统计体系。 “不是说学生找不到工作,学校才来鼓励创业”,葛朗说道,“我们倡导‘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我认为走上创业道路的艺术生有更高的理想、智慧和勇气。 ”

好点子需在现实土壤“发芽”

    不过,学生们的好点子仍有望在现实土壤中得到培植。昨天的颁奖典礼现场,上海戏剧学院、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江宁路街道办事处三方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静安・江宁开业园区――上海戏剧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并将共同举行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教育主题活动。据了解,2010年静安区财政投入扶持创业的资金从2009年的380万元增加到630万元。有关负责人透露,对于静安区户籍、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创业的青年,将得到1万元的启动金支持。
(本网编辑/谷晴)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