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届佐临话剧艺术奖日前揭晓,颁奖现场爆出冷门:最佳男主角与最佳女主角双双空缺。自1996年设立以来,佐临话剧艺术奖几乎每年举办一次颁奖典礼,现场揭晓男女主角、男女配角等诸多奖项。男女主角双双空缺的情况,14年来这是首次出现。
去年的上海话剧演出市场,不可谓不热闹。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家,就推出了33台剧目,演出场次高达563场。这等光景之下,为何竟挑不出男一号、女一号?沪上戏剧界一片哗然中,有人尖锐发问:轮番登场的白领戏、搞笑戏,可曾滋养了演员的心灵和演技?
“速泡戏”,让好角儿“难产”
男一号、女一号为何双双告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坦言:“去年上海话剧市场十分红火,但也确实缺乏足够有分量的好戏,无法让演员充分施展才华。这次评奖的宁缺毋滥,体现了上海话剧界直面现实的勇气。”
显然,只有有分量的好戏,才能撑起好演员。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石俊说:“国家剧院应该以排演经典名剧为首要任务。我在欧洲访问时发现,那里的国家剧院,70%剧目是经典名剧,其余也大多是现当代的优秀作品。”他指出,排演那些搞笑戏、白领戏,演员不但不能从戏里汲取养分,反而在不断消耗自己,消磨演戏的才情与灵气。“为什么评不出?显然,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自己也不认为这类分量轻的戏能推出好演员。佐临奖男女主角的缺失,是对上海话剧界的警示。”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龙俊杰尖锐地说。
好演员是怎么出来的?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认为,那是好导演用好戏调教出来的。两年前,他带着导演系05班的学生,排演了一部农村题材话剧《菩萨岭》:“这样的戏卖不了几张票,但它让所有演员的演技都提高了一大块。”不出所料,在《菩萨岭》里演女主角的陶思婕获得了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的新人主角奖。前几年,导演谷亦安边导边教,排了话剧《乱套了》,让当时还是戏剧学院学生的小宋佳在表演上开了窍,“没有这部戏,恐怕就不会有《闯关东》里的小宋佳”。
作为中国话剧重镇的上海,一度盛产优秀导演。当年,“南黄(佐临)北焦(菊隐)”盛名传天下;后来,上海还涌现出了胡伟民、陈明正、苏乐慈等优秀导演。新世纪10年后,人们在忙乎了一阵商业戏后突然发现,上海除了一些市场意识强的“类型导演”外,能统率全局、创作优秀艺术作品的话剧导演没几个。没好戏,又没好导演,要让好角儿脱颖而出,就无从谈起。
“稻子的生长期越长,产出的米粒越好吃。”这是老农的经验之谈。话剧亦如此,排演时间越充足,戏磨得越精细,演员的表演就越耐看。然而,当话剧被绑上商业流水线“批量生产”后,它的“生长期”就大大缩短:10多年前,排演一部话剧得花三四个月;如今三四十天,一出戏就出炉了,那些民间制作的剧目排演时间更短,一般20天就能进剧场演出。演员浸泡在这样的“速泡戏”里,好角儿“难产”,也就不足为怪了。
好演员,能否留在话剧舞台?
佐临奖的男一号、女一号告缺,仅仅因为没好戏吗?龙俊杰指出:还因为话剧界留不住好演员。
那些表演系培养的一批又一批的演员呢,跑哪去了?大多拍影视剧去了。去年,“明星的摇篮”――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了50名学生,除4名进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其余的,或是进了影视公司,或是做了“北漂”,他们殊途同归:目标都是“做影视演员”。
在和影视剧的人才争夺战中,话剧败下阵来。原因很简单,拍影视收入高,演出机会也多。龙俊杰告诉记者:“演话剧和拍影视的收入差距,相差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表演系刚毕业的学生,只要他足够优秀,拍1集电视剧,拿到1万元片酬很平常。演话剧呢,一般的演员演一场,收入500元左右;演男一号、女一号的,一般也只在2000元左右。”
昔日的学生,常会跑来龙俊杰的办公室坐坐。演话剧的学生来了:“龙老师,我得拍电视剧去了,只演话剧,每月拿几千块钱,怎么买得起房子?”演影视的学生来了,开着豪车,放着豪言:“龙老师,去哪里吃饭?地方您挑,我请客!”如此情景,让石俊很感慨:“2004年从表演系毕业的郭京飞,主演了《武林外传》、《21克拉》这么多戏,算得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台柱子了吧?可演一场戏,不过拿2000元吧?比他早一年毕业的童蕾呢,凭着电视剧《亮剑》一下走红,如今拍一集电视剧的收入至少得5万元!当年,他们可都是表演系学生中的尖子。”
影视明星陆毅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也进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过一部电视剧《永不瞑目》,他迅速蹿红,成了国内影视界的一线小生。前些年,话剧中心曾忙着为陆毅度身打造话剧《牛虻》,无奈,左等不来,右等不来,等了2年,《牛虻》只得另觅人选。后来,陆毅干脆从话剧艺术中心辞了职。
影视明星成名之后,偶尔也会回来过一把演话剧的瘾。这些年,玩票话剧的影视明星可不少。早些年,刘晓庆来上海排演《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葛优演过老舍的作品《西望长安》;最近,姚晨在上海演《杜拉拉》;梅婷也忙着排演《我爱桃花》……然而,玩票终究是玩票,玩过瘾了,该回哪还回哪儿去。话剧这片天,得话剧人自个儿给撑起来!男一号、女一号,话剧喊你回家……
(本网编辑/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