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看世博重在体验

发布时间:2010-05-16作者:访问量:0

    世博会开幕已经十多天了。看世博“重”在何处?我以为,可以重在参与,像志愿者;可以重在参观,像到每一个场馆;也可以重在观看演出或观赏风景等。但是,在所有这些“重”中,还有一个重中之“重”是不可忽视的,就是看世博重在“体验”!
  “体验”这个名词,一般常用于表演上,要求演员尽情投入、忘记自己、把自己与表演的那个角色融为一体。怎样才能融为一体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体验――设身处地地体会到、感悟到、经验到我就是角色、角色就是我。以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丹为例,因为他的体验到位,演技出众,所以在舞台上、在银幕上演啥像啥:聂耳、许云峰、林则徐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和赵丹的表演、赵丹的体验融为一体,这是赵丹的胜利,更是体验的魅力!
  当然,艺术的体验和生活的体验,从社会表演学的角度看,是有一些区别的。比如,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要用一种“声台形表”非常专业和高超的技法来表现自己;我们也不能希望所有的人都用一种在舞台上夸张的、有造型的手段同人打交道。但是,两者还有很多共同性。比如,演啥像啥,就要人们用心、用情去体会、去感悟、去表现人物,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个心是真心;这个情是热情。特别在当前,我们对广大干部要求他们“三贴近”,这种贴近的核心就是体验、就是与老百姓感同身受。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我们看世博会就有一个思想主题立意的前提了。纵观150多年世博会发展历史,从英国到美国、再到日本,大凡每一次世博会的举办,都对本国经济、对世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电话机的发明就是在世博会上展示的。体验,就是教你怎样去看、怎样去想。有历史的高度,才有现实的厚度。这是体验的第一要领。同时,体验要求我们真感受、真领会。无论在人多人少的地方,无论是形象还是思想的冲击,体验世博就是真心去想人类创造的伟大;就是真情去思人类面临的挑战;就是不仅用自己的激情还用的理性去联想、去应对人类即将要经受的考验。比如,在沙特阿拉伯馆,浩瀚的星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用3D技术真实的向我们展示了地球的美妙,展示了麦加朝拜的盛况,此时此地,你仿佛忘却了伊拉克战争,你抛开了阿富汗难民,你远离了巴基斯坦内乱。但是,走出大厅,你的忘却、你的抛开、你的远离却又逼得你不得不无法忘却、无法抛开、无法远离……体验,让你刻骨铭心地记住战争的痛苦、记住霸权强权的幼稚、更记住和而不同的珍贵。
  中国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希望之国。办成一届“精彩、成功、难忘”的世博会,不仅对世界,更是对中国人民来说有多么重要!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平台上,强大才有了民众的呼应;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舞台上,发展才有了世界的共鸣!184天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我们的国民通过短短时间的经历,用心想、用情看、用一种把自我与集体、与国家、甚至与世界连接的心态去感受、去回味、去体验,那么,我们的民族振兴、我们的祖国强盛也就有了更有力的动力。
  看世博重在体验,其乐融融。(原载《东方网•评论主页》2010年5月16日 10:34 )

(本网编辑/谷晴)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