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萨日娜 幸福家庭是事业不竭动力

发布时间:2011-01-01作者:访问量:3

       

       萨日娜是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才女,虽然出道甚早,却因容貌平平,一度无戏可演,当了6年家庭主妇。可是,她热情、勤奋,又得到老公的全力支持,终于通过努力塑造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母亲形象,也成为不可替代的“母亲专业户”。
    
1  与老百姓相处汲取营养
    
      萨日娜,在蒙古语里是山丹丹花的意思。她的父母都从事演艺工作,她从小在排练场成长,耳濡目染,所以考大学时选择了上海戏剧学院。当她提出这个想法后,父亲第一次与她进行了正式谈话,他说:“你做演员的条件不是最好的,至少你的外形条件不是最好的,你面前的道路将不会一帆风顺,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你才能够达到外形条件好的演员的那种高度。”
    
      大学毕业后,萨日娜被分配到中华全国总工会话剧团。那一年她正好年满20岁,一个有着玫瑰色梦的年龄。她意气风发,想着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北京的舞台上大施拳脚,在不远的未来,能够在演艺界崭露头角。
    
      实习期结束后,萨日娜和7个同事一起被分配到大同矿务局下属的中央机械修造厂锻炼。在跟工人师傅们耳鬓厮磨在一起的零距离接触中,萨日娜更多地了解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和工作状态,了解了普通人的努力和追求,熟悉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玩笑方式,知道了他们是怎么样过日子的。这样的生活体验对她来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充实和积累。这种充实和积累,“会让你在今后的人物塑造中有底气,会让你在今后的演艺生涯中得心应手,演谁像谁”。她慢慢理解了团里让他们下基层锻炼的良苦用心了。
    
2  丈夫鼓励走出事业低谷
    
      萨日娜和丈夫潘军是上海戏剧学院85级的同班同学,她最早开始注意“小白脸”潘军是从一次意外开始的。因为入学3个月,学校对新生进行2次体检,班里有三个学生被查出视力不合格面临退学,其中就有潘军。对于经历千辛万苦才开始明星梦的大一新生来说,这样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其他两名同学知道消息后就哭了,潘军的神情却依然镇定。这样的“纯爷们儿”表现一下子让萨日娜对他刮目相看,好感也就此萌生了。
    
      通过接触,萨日娜进一步了解到,潘军11岁时就因参演电影《大刀记》,进了西影厂演员训练班。后来爱才的西影厂厂长吴天明亲自与校方交涉,潘军终于以旁听生身份留在了上海戏剧学院。这时,萨日娜悄悄站了出来,每次都邀请他一起配戏,做小品、演片段,而他们俩合作完成的作业,总是班里最优秀的。
    
      毕业时,潘军拿到了全班最好专业成绩。为此,时任上戏院长的余秋雨亲自给国家教育部写信,为潘军申请到了正式学籍和毕业文凭。潘军毕业后被分配到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萨日娜也因成绩突出被分到全总话剧团。1990年,22岁的萨日娜和潘军在北京幸福地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然而,潘军在部队迅速崭露头角,多次获得部队演出大奖,而萨日娜却自参加工作起便掉入了长久的沉寂。从1989年到1995年,漫长的6年当中,她一直无戏可演,屡屡有影视剧组来选演员,她却常常由于性格豪爽不够女人味、长相不漂亮等原因被人刷掉。萨日娜只能把自己淹没在买菜、做饭、收拾屋子的日常琐事中。
    
      1994年初的一天,萨日娜对丈夫说,有个朋友的公司正缺一个文秘,她想去应试。潘军听后,沉默良久,对萨日娜说:“我娶的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高材生!我的老婆不应该只会干些买菜、做饭、擦桌子的事,萨日娜,你一定要坚持,一定会遇到自己的机会的!”
    
      丈夫的话对萨日娜触动很大。在潘军的激励下,她重新拿起了专业书。
    
      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为迎接世妇会在北京召开,中宣部组织拍摄了10部以中国优秀女性为主角的电视剧,萨日娜遇到了一个机会,出演一部主旋律电视剧《牛玉琴的树》。那年秋天,潘军接到萨日娜从上海打来的长途电话,让他次日到机场去接她。潘军很纳闷,妻子比一般男子还要独立自主,这回为啥要让他接呢?那天,萨日娜走出机场通道,给了丈夫一个长长的热吻。短短一周之内,萨日娜以《牛玉琴的树》获得当年飞天奖短剧一等奖,又以《情感的守望》获得了飞天奖最佳女演员奖,她想用这一浪漫方式和丈夫“庆祝”一下。
    
      不久,电视剧《中国月亮》的导演也找到萨日娜,让她在剧中出演一位农村母亲。萨日娜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在这部戏中的出色表演,从此让她与“母亲”结下不解之缘。之后的10多年时间里,萨日娜成功地塑造了无数的母亲形象,她精湛的表演感动了许多观众。(本网编辑:戎戎)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