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牛网:【记者即时播报】首批内蒙古委培戏剧编剧人才交出答卷

发布时间:2011-06-13作者:访问量:10

体味浓郁大漠风情 感受独特草原文化
首批内蒙古委培戏剧编剧人才交出答卷                   

记者 谢正宜报道 
 
        关注内蒙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大漠两边情》和《天池》,反映新的生活观念对游牧民族传统思想冲击的《蓝蓝的天空白云飘》和《伊金霍洛草原的夏天》,以及探讨“圈养”和“放养”两种截然不同的保护观的《天堂的白驼羔》……洋溢浓浓大漠风情的戏剧文学系07级内蒙古蒙古族学生毕业原创大戏剧本片段展演日前在上海戏剧学院端均剧场举行。    



        据了解,上戏素来有替西藏、内蒙委培专业戏剧人才的管理,然而,此次从戏剧影视文学系07级内蒙古班毕业的六名蒙古族学生却相当特殊,他们中吉日嘎拉、萨如拉、温都斯、阿丽、汪德生五位修的都是编剧专业,而图力古尔则为戏剧学专业的高材生。据悉,这也是上戏首度为内蒙委培戏剧编剧人才。
        三年前,这六名蒙古族学生在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的争取下,背负着家乡人民的期望、满怀着对艺术的热情,从草原深处来到上海戏剧学院这座艺术的殿堂学习戏剧影视文学创作和戏剧理论。三年后,他们希望以自己实实在在的成绩回报母校,回报故乡,为自己戏剧艺术学习生涯交出满意的成绩单。
        虽说早在送这批优秀人才出外“取经”的最终,内蒙古党委宣传部领导就曾表示:“只要你们的心牵着内蒙、牵着民族和家乡,那么即便在学成后不回原住地,继续走向全国甚至世界,我们也都支持。”但此次毕业的六个学生却无一例外选择了回家,回到内蒙把自己掌握的戏剧知识打造起属于内蒙的“戏剧王国”。他们纷纷表示:“内蒙古族人都善歌舞,但对于现代戏剧的认识都很贫乏,不但缺乏戏剧环境也少戏剧人才,我们来上戏学习三年就是希望能将西方戏剧引入家乡,让更多家乡人民能了解当代戏剧。”
        在三年的时间里,他们努力学习戏剧影视文学创作和理论知识,尽力把民族文化精髓和精神内涵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深入研究探索民族戏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多次参加戏剧创作实践活动和理论探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无一例外地热爱戏剧,热爱将自己从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体现在戏剧作品之中;他们的作品朴实无华,却在平凡中无不包含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深思与探讨;他们的剧本不缺少民族元素,但又风格各异,妙趣横生。
        上戏戏文系主任陆军坦言:“内蒙古送过来的学生和我们传统都市的孩子有个很大的差别,那就是他们身上有着比同龄人更深的家乡情结和民族使命感。而他们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戏剧感和形式感也比一般学生作品来得突出。这可能是和他们的民族性有关,要知道传统游牧民族的生活本身就融入了很多形式化的东西,从服饰妆扮、礼仪交往到寻常的问候方式,都很具形式感。也由于游牧民族依赖草原而生,他们与生俱来有种漂泊感,而对于生存的危机感也比中原地区的人来得强烈,所以看他们的作品,虽然都还是略显稚嫩的学生作品,但他们选中的命题都很值得人深思。”(本网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