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中,记者雷子穿越回“一大”会址,见证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程。昨天,话剧《开天辟地》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 蒋迪雯 摄
本报讯 (记者 李峥)前天,上海戏剧学院创排的话剧《开天辟地》在东方艺术中心首演。舞台上,同是“一大”代表的董必武与毛泽东对话:“当年,从上海的石库门走向北京的天安门,就剩我们两人了。”这一幕,同样令台下不少观众感叹,“一大”是一段不应被淡忘的上海历史。
“很多次路过上海新天地,我经常会想,现在的年轻人走过这样一个时尚地标,对中共一大会址抱有什么态度?于是就有了‘穿越’的构想。”剧作家、解放军总政话剧团团长孟冰说。《开天辟地》正是根据他的剧本《谁主沉浮》改编而来。为了创作本剧,他多次深入中共一大会址采风,观摩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荷兰的后代给“一大”纪念馆捐出的马林手迹,感受上海临港新城的宏伟气势,创作出剧中多个富有时代意义的历史场面。
剧中,一名当代青年记者雷子来到上海新天地采访,遭遇时空倒流回到了90年前党的“一大”会场。在这一场虚拟的旅途中,雷子与13位与会代表共同见证了中共成立初期的艰辛和不易,并通过时空对话、情景回顾和内心冲击,铺开了一幅先驱者书写的气吞山河、一往无前的壮丽画卷。在将近2小时的演出中,毛泽东、张国焘、李达、李汉俊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是舞台上的绝对主角;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向警予、方志敏等先驱者在舞台上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壮烈场面,让雷子得到了一次精神洗礼和心灵净化。
本剧主创全部由上海戏剧学院师生及校友担任。舞台设计由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韩生与舞台美术系主任王履玮联手,舞美系教授潘健华担任服装设计,化妆造型设计由舞美系教授徐家华担任。饰演青年毛泽东的演员孙信宏是一位表演系在读研究生。导演王延松感慨:“既要保证角色的质量,又要保证人物的形似,塑造如此多的人物群像,非上海戏剧学院不可!”
20年前,上海拍摄了电影《开天辟地》,首次将中共建党史搬上银幕,引起广泛关注;今年,电视连续剧《开天辟地》在央视一套播出,得到各界好评。此次上演话剧《开天辟地》,使电影、电视、话剧三者有机结合组成了 《开天辟地》三部曲,为表现党的光辉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