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杨村彬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1-08-06作者:访问量:6

        东方网727日消息:2011年恰逢著名导演艺术家杨村彬先生百年诞辰,726日下午民盟上海市委、上海戏剧家协会、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儿童艺术剧院、上海昆剧团等各界人士聚集一堂感念先贤,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中国话剧先驱,纪念著名导演艺术家杨村彬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举行。
  导演艺术家杨村彬先生一生向往光明、追求进步,是一位爱国爱党、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的艺术家。早在建国前,他就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投入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统一战线;他曾经担任过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参议委员、上海市委副主委和顾问;他积极参与新中国的政治生活,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他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1983年终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党员。
  也许,对于年轻一代的话剧人来说,杨村彬先生的名字已经显得有些陌生,但在中国百余年的话剧史上,他却是一段不能磨灭的记忆。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他便已投身新兴的演剧活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他进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前身单位之一的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时,已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杰出导演。粉碎四人帮后,他还担任了原上海人艺的副院长,和黄佐临、罗毅之两位前辈艺术家一起,带领全院演职员工,迅速愈合了文革遗留的创伤,为新时期的话剧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村彬先生作为一位现实主义的导演艺术家,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总是力求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生活,他的作品具有渊博的学识和精到的艺术功力,风格清新、流畅、精练而又富有诗情画意,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对于新社会有着强烈的表现愿望和创作激情的他,曾经排过众多充满时代激情的现代戏。同时也没有放松对现实主义的要求,杨村彬先生认为艺术如果首先成其为"艺术",就是有再良好的宣传愿望也是白搭。因为这既亵渎了艺术,也破坏了宣传。所以,他排现代戏,都要求符合生活真实,反对任意对人物拔高美化或贬低丑化,靠真情实感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去打动观众。
  在杨村彬先生的身上,我们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个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所勇于担当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可以说,他从来就不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或为个人而艺术的艺术家;从他真正成为一个戏剧工作者那一刻起,他就把戏剧紧紧地和服务社会、变革社会和唤醒民众结合在一起。早在1934年,他就和戏剧教育家熊佛西先生一起,去河北定县从事农民戏剧实验。这实际上是将戏剧教育作为对平民进行社会教育的一种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平民戏剧活动的开拓者,是最早的平民戏剧教育的社工志愿者。在那个阶段,杨村彬先生为之投入了满腔的热情,花了不少心血;他曾编导了《过渡》、《龙王渠》等剧目,还进行过露天剧场、环形舞台和农民参加演出等多种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所撰写的《定县农民戏剧之实践》一文,当时曾被《民间半月谈》以及北平、南京的多家报刊登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这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样也贯穿了他整个的人生历程和艺术生涯。正是基于这样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当·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便立即奔赴长沙组建抗战剧团,并导演了《战歌》、《三江好》、《吴越春秋》、《秦良玉》等激励民族精神的剧目;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和夫人王元美才会萌生了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的愿望;虽说他们后来因在西安受阻后未能如愿,但在折回大后方后,他在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期间,积极排演了《一年间》、《岳飞》、《从军乐》等剧目,为抗战宣传尽力。在此期间,由他编导的《清宫外史》,更是轰动山城,受到圈内外一致好评。同样,在抗战胜利后,他仍不忘使命和责任,在导演《夜店》、《大雷雨》、《小市民》等具有积极思想内涵的剧目的同时,还于1946年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大教联,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的民主运动,明确地表明了自己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立场。应该说,在上海解放后,杨村彬先生的这种爱国情怀和使命感有增无减。他和夫人王元美迅速深入苏北农村和治淮工地,先后创作了电影剧本《湖上的斗争》和话剧《新沂河蓝图》等剧本,适时地为年轻的共和国尽到了一个人民的艺术家所应尽的责任。在这之后的漫长岁月中,杨村彬也是始终不忘责任、不辱使命,为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剧目建设和队伍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早在他正式进入上海人艺之前,他便应邀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执导了话剧《明朗的天》和《关汉卿》;1959年正式进入上海人艺后,他立即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现代题材剧目的创作。他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排出了《枯木逢春》和《上海战歌》这两台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剧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上半叶,他又执导了《一家人》、《珠穆朗玛》、《兄弟》等一批曾产生过广泛影响的剧目。十年文革,杨村彬先生曾惨遭迫害,但粉碎四人帮后,他更加感到作为一个老艺术家肩上所应承担的责任,他以愈发高涨的创作热情,不仅执导了《难忘的1976》、《儿女们》、《毁不了的日记》等现代戏,还执导了《清宫外史》、《鉴湖女侠》等历史戏和莫里哀的《伪君子》。值得一提的是:杨村彬先生所导演的数十部作品,不仅以精湛的舞台呈现和在观众中的强烈反响而显示了他那卓越的导演艺术;而且,其中不少作品由他本人担任编剧,人们从这些作品中,同时也看到了作为剧作家的他的非凡才干。大家都知道,《清宫外史》是他的传世之作;不仅话剧,电影剧本《湖上的战争》、《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两宫皇太后》等,也都出自他的笔下。还必须指出的是:杨村彬先生不仅在话剧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还广泛涉足京剧、昆曲、沪剧、歌剧等众多剧种,以他广博的知识和丰厚的学养,为这些剧种打造了多部轰动一时的剧目。可以说,他以毕生的精力,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能,都奉献给了戏剧艺术,奉献给了人民,尽到了一个人民艺术家所应尽的责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