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荟萃沐春风,社会万象聚笔端

——上戏《中外编剧训练的七种方法》课程教学研讨会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1-11-12作者:访问量:1789

115日——116日,由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编剧学研究中心主任陆军教授主持的“《中外编剧训练的七种方法》课程教学研讨会”在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松江教学基地、枫泾教学基地成功举行。本次教学研讨会特邀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著名作家王晓玉,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苏忱,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恒夫,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扣根,《民间故事》副主编、著名故事家郁林兴等,共同组成导师团,在两天的研学中寓教于乐,给上戏编剧学师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奇观课”。

115日下午,上戏师生到达枫泾古镇,先后参观了枫泾古镇历史街区、丁聪美术馆,并考察了枫泾农民画村。浓郁的人文艺术气息,优美的江南古镇景观,让年轻的编剧们在这里捕捉剧作灵感,共同寻找着戏剧性要素。当天晚上,师生们以社会景观为主题,结合自身经历与专业要求,畅谈观感,共话人生的戏剧、戏剧的人生。

 第二天的研学在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松江教学基地拉开了帷幕,陆军教授携导师团,与上戏师生共同参观了广富林遗址。大家一同探寻上海历史文化之根,观摩民俗文化展示区,在古典与现代交汇的人文空间中开展学术交流。

参观完广富林遗址,由陆军教授主持的课程教学研讨会在清幽宁静的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召开。

著名作家王晓玉教授结合自己四十五岁发表第一篇代表作《阿花》的写作经历,用自己从初中教师到终身教授的“人生逆袭”,勉励青年学子“努力不怕迟、努力不白费”;戏曲理论家朱恒夫教授首先肯定上戏编剧学学科建设取得的瞩目成就,结合自身求学经历,他强调了名师对于青年学子的榜样作用,鼓励同学们从良师、读好书。笔耕不辍的他结合研讨会主题,对于梅兰芳、斯坦尼、布莱希特三大体系进行了新的解读。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姚扣根教授从自己青年时期的求学岁月谈起,娓娓道来自己的心路历程,谈及年轻时自己在迷茫中选择坚守和积蓄力量,寄语同学们立足当下、深入生活、学无止境、厚积薄发。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上海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忱则以如诗的语言激励青年学子扎根人民,关注社会,不惧风雨,勇敢前行,做一个人民需要的优秀剧作家。

“中外编剧训练的七种方法”是陆军教授继“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后,在教学课程上的又一创新。本次研学活动是对七种训练方法之一“社会奇观”训练法的实践。该方法由琳恩·诺塔奇开创,旨在通过社会景观激发编剧的灵感,是上戏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合作的重要成果。作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编剧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中方导师,陆军教授创新性地将这一方法引进上戏课堂,他要求同学们按课程要求,从古镇景观、农民画情绪、历史文化博物馆展陈结构以及在采风活动中获得的一切信息里,寻找戏剧性要素,捕捉剧作灵感,每人完成一部具有鲜明“社会奇观”特点的剧作构思。

陆军教授长期致力于编剧学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在吸纳上戏七十多年编剧教学丰厚底蕴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丰富的编剧理论素养、教学经验与创作经历,不断推进着上戏编剧学课程的改革,先后获市级、国家级教育教学类奖励18项。春华秋实,今年九月,陆军教授又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为全国戏剧类教材唯一获得者。

名师荟萃沐春风,社会万象聚笔端。为时两天丰富精彩的课程,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从“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到“中外编剧训练的七种方法”课程,一个个优秀剧目从这里被孵化,一个个年轻的编剧从这里起步,书写着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推动着上戏编剧学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

(文:赖星宇  图:小月  排版:管润青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