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报:上海戏剧学院艺考上周末拉开帷幕

发布时间:2012-03-05作者:访问量:12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播音主持以及编导等热门专业初试上周末拉开帷幕。今年,艺考的热门程度依旧让人乍舌,播音主持专业招20人,引来上千人报考;表演系中的音乐剧和影视两个专业,25人的名额更吸引了3000多人报名,录取率不足1%。记者发现,今年沪上艺考的方式更多样,考生们则较往年更独立,很多考生都是独自来沪。

  不少考生独自来沪

  导演专业也要考表演考生为得分“抢戏”

  一般艺考给人最大的印象是场面宏大,考生往往由家长们开着大车小车接送。但记者发现,今年的很多考生很多都很独立,不少外地的考生还是独自来沪。

  记者赶到上海戏剧学院时,考场外更多的是等待着的家长和陆陆续续赶来参加后几场考试的学生。其中,一个独自提着古筝的女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女孩告诉记者,自己名叫母运俏,很多来自外地的考生都有家长陪同,19岁的俏俏却是一个人从家乡坐了几个小时的汽车再坐飞机来到了上海。

  “我爸爸妈妈年纪都比较大了,这么远不想再折腾他们,就一个人来了。”俏俏说自己在北方生活了这么多年,非常向往南方的环境,所以并没有选择北京的学校,而是直奔江浙沪。她很自信地告诉记者:“在北京参加统考的时候,我就报了南京艺术学院和浙江传媒学院,考得都还不错。”而这一次专程赶到上海,她也是把这里当做终极奋斗目标,“上海毕竟是国际化大都市,我家离那么远来一趟特别不容易,我一直就梦想着要是能在这呆上几年该多好呀,而且北方真的是呆够了,所以就没有选择北京的学校。”

  长相斯文的叫小虎也是自己一个人从江苏南京赶来,他透露,自己其实已经一个人参加了上戏在北京的招生考试,“这一次是陪哥们来考试的,也是来看看上戏的学习氛围,这些小洋楼的确是漂亮”。小虎除了报考表演和播音主持外,还参加了空乘的考试,“我报了厦门理工和成都理工的空乘,毕竟这专业比表演的竞争力小,而且我眼睛近视,空乘对裸眼视力没有死板的要求,这也是给自己多了一重选择”。但当记者问到如果被上戏表演系录取的话,小虎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当然还是来上戏了。”

  导演专业也要考表演

  俏俏报考的是导演专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导演专业虽然更注重考察考生的编导和创作能力,但才艺展示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俏俏租了一架古筝。因为担心被雨水打湿的地面弄脏古筝,就一直提在手里,“我本来想吹葫芦丝,但总觉得不够大气;而且我古筝考到了九级,应该会加分不少,沉也要提着”,她笑着告诉记者。

  虽然不愿意透露每个专业的具体人数,但记者发现,今年报考上戏导演专业的考生特别多,一位报考了播音主持、导演、表演、配音多个专业的山东考生告诉记者,如果能被多个专业录取,首选的肯定是导演专业。俏俏也表示,自己要报考这个专业时家人并不支持,“我妈就笑我:"你以为自己是徐静蕾呀?"我知道这条路也并不好走,中国有几个张艺谋、陈凯歌呢?可我就是想当徐静蕾,我排过话剧,也拍过DV,我就是对这个有兴趣!”

  而记者也了解到,今年上戏推出招生新举措,邀请了一批富有知名度的演艺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加入面试考官行列。同时调整了评分办法,由集体评议打分改为每位考官各自打分、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取平均值。学院认为,这样有利于平衡各方意见,进一步确保选拔的公正、客观。

  考生为得分“抢戏”

  第三批表演专业的候考场里,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女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来自安徽马鞍山,名叫李漫。记者问她穿着军大衣是不是感觉很新潮,她连忙摇头:“衣服是我爸给我准备的,他说南方一直下雨,怕我感冒,让我裹得严实点。”

  不久后,第二批的考试结束,考场中走出来的一位身穿红棉袄的考生特别扎眼,她还不时地跟鼓励后面进去的考生“加油”。她告诉记者自己来自四川,“考得还可以,一试考得都是集体小品,我们那场的题目有"早春"、"盛夏"等等,我们组的题目是"晚秋"、创作的小品是一个暮年的盲人在香山公园回忆自己的过往人生。”记者问她是不是演盲人,她说:“不是,我演的是枫叶,我们的"盲人"对小品的创作贡献最多,他就站在你身后。”记者扭头一看,原来就是报考了多门专业的小虎,还没来得及跟记者聊上两句,他已经站到了播音专业的候考场里,等待下一场考试了。

  11点半左右,俏俏才从考场里出来,同行的另一位考生一看到记者就开始抱怨:“我们那组有考生抢戏!”俏俏说,他们的备选题目是多种颜色,“他们抽到的是红色,我们抽到的是蓝色,我们表演的是海滩假日,他们表演的是争家产”。俏俏说,在小品表演过程中,老师们会即兴增加难度,比如说“下雨了”,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考生急于表现自己,而改变大家开始的设计。“导演专业嘛,本来就是要看大家的反应力和创作灵感,有人即兴表演新的东西也无可厚非,总不能跟老师说,他抢戏了,他改了我们设计好的台词吧。”

  家长将艺考当投资

  在考生进入考场后,记者和众多家长都被拦到了考场所在“红楼”的外侧。记者发现,不少家长都把艺考当作一项对孩子梦想的长期投资。

  来自山东青岛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陪女儿来参加考试的,女儿报考的是上戏的音乐剧专业,“这孩子学声乐学了好些年了,她是唱美声的,但这些天感冒了,嗓子特别不好,我就担心她别扁桃体发炎”。王妈妈说,女儿没有接受过音乐剧的训练,之前考的都是声乐,而且成绩还不错;但上海的气候湿润,她很希望女儿能到这里来读书。王妈妈告诉记者,女儿的文化课成绩并不差,中学也是青岛较好的三十一中读的,但就是从小喜欢唱歌。“她喜欢什么就让她干什么吧,这也是个收入可观的行业,现在给孩子存钱还不如给她投一个长期的资”。

  一位拿着吉他在雨中等待的家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位姓曹先生来自河南郸城,平时做点服装生意,自己虽然普通话不标准,却有一个喜欢播音主持的儿子。和他聊天的时候,他拿出了儿子曹鲲鹏省内艺术统考的成绩单和儿子的照片给记者看,“儿子初中时成绩很好,但高一因为生病休了一年的学,这孩子自尊心特别强,他觉得留级很没面子,不愿意再回以前的高中,我就给他买了把吉他让他练着玩,练着练着他就喜欢上这行了。”

  记者了解到,曹先生家里经济并不宽裕,这次和儿子来上海没舍得买机票,而是坐了一天的客车,过夜也是在闸北区的特价房里,每晚98元钱,“能省就省了,鲲鹏没有报北京的学校也是因为那边收费太高。上海这边还好,一年三四万还负担得起”。曹爸爸说,儿子今天穿的西装也只花了300元,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精心打扮,“他不讲究这些,觉得已经花了不少钱了,反正我看着他穿啥都好看”。曹爸爸说自己以前也没来过上海,但这次也没时间逛逛,“他自己还报了东华和上师大的播音主持,考完得赶紧回去好好复习文化课了,他除了物理其他成绩都还可以。”

  弦外之音

  郭晓冬:“适可而止”很重要

  许多现在当红的影视明星,当年都有过青涩的艺考和求学岁月。今年的艺考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记者采访了毕业与北京电影学院的郭晓冬,回忆起当年报考北电时的情景,已经凭借《新结婚时代》等作品走红荧屏多年的郭晓冬依然历历在目。

  记者:又逢每年一度艺考热,现在回忆当年考北电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心情?

  郭晓冬:其实有些后怕,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和许多家庭富裕的孩子不能比。按说我这样的生长环境,如果顺从父母意愿应该找个更加“务实”的学校,能尽早到社会上工作挣钱贴补家用。但当初也不知道是哪来的勇气去考北电,要知道那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领域是不可企及的,即便考取了也前途未卜。我的初衷主要还是出于对表演的热爱,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模仿,那时候干完农活就找静僻的地方自个瞎演,有时候对着镜子说台词,自得其乐。

  促使我决定上北京的转折点是在1992年,我参加北电为期15天的夏令营,突然就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原来这么大,次年毅然决定考北电。那时候没指望能考上,就想试试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天分,当时的心态是只要进三试就一条道走到黑,否则就该干嘛干嘛。人趁着年轻总得为理想奔波一回,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那回果然就没考上,之后我“北漂”了近三年。

  记者:那三年里在干嘛?是什么让你决定再考一次?

  郭晓冬:三年里我基本上就是混迹于各个剧组跑龙套,那时候根本不知道进的什么剧组、演的什么戏,就跟着头儿接活,挣个温饱。所幸管群众演员的那几个阿姨对我都很不错,相当照顾我。当然我也很给她们挣脸。到后来我几乎跑成了龙套中的金牌,那种路人角色都懒得接啦,有时有活上门还会问一句“有台词吗?”这当然不是我耍大牌,而是真的已经厌倦了跑龙套的生活,它虽然解决了温饱,但对于一个对表演有理想的人而言,真的是相当寂寞和绝望的。一度我觉得自己被折磨得快要撑不下去了,但一个导演偶然的评价给我莫大鼓励。那回也是演个甲乙丙丁,可有一句台词,我演完导演就当着我们头儿夸我,说这孩子有演戏的天份。这真的给予我莫大鼓舞,也让我在1996年决定到北电去“最后一搏”。

  记者:大家都知道你就是那一次考入北电,并且和赵薇、陈坤等成为了“传奇明星班”的学员,当时看到别人红了,心里着急吗?

  郭晓冬:那倒是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尽管我们班赵薇她们红得相当早,但我和别人的情况不太一样,当时最让我羡慕的不是谁的名气大了,而是特别向往能一直有活接,有钱挣。我是瞒着父母考北电的,表演是我的理想,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挣钱补贴家用”是我最大心愿,至于能不能成名对我而言是天意。我是我们班最大的,我入学的时候已经过了少男少女憧憬明星梦的年纪了。

  记者:近年来艺考始终是焦点话题,各种选秀舞台及网络微博让“一夜成名”不再是稀罕事,你怎么看待怀揣明星梦的孩子?

  郭晓冬:如今的孩子有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但要说是利大还是弊大,这就只能辩证地去看。舞台广阔了可以让有才能的人尽情释放,更容易让人看到他们身上的潜能和闪光点。但同时,更多的机会和舞台也容易让人迷失,尤其是尚未能有清晰的自我认识的年轻人,他们会在这种氛围中变得盲目,也可能会给自己假象和误导,觉得既然成名那么简单,为什么那个幸运的不是我?在我看来,“适可而止”四个字很重要,就是你要给自己一个底线,我当初也是抱着梦想去考北电的,但我也为自己的梦想一个限制,比如第一次考我想试试自己天分,继续的前提是进三试,第二次则是立了军令状,不行就打道回府,不会完全脱离现实地“非要”怎样,我觉得这样的“自我谈判”很重要,能让你对自己有个判断。(编辑:一品)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