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4月10日 消息,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系列活动的压轴大戏——获奖演员名单揭晓暨颁奖晚会4月10日 在上戏剧院隆重举行。作为上海文艺舞台的一朵奇葩,我认为:白玉兰奖的价值不只在舞台艺术上。
白玉兰奖的价值不只在舞台艺术上,它告诉我们,在艺术上乃至在一切事业的发展中,论资排辈是错误的,老艺术家的成就当然可贵,但青年人的成绩更值得推介,他们是我们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正是本着这一主旨,上一届白玉兰奖还把上海戏剧学院读书的学生陶思婕评为最佳新人。这种精神可敬可佩。
艺术风骨,文化追求——白玉兰奖把针砭时弊的使命勇敢承担。艺术应该是给人美感的,这种美不仅是外在的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美,就像当年梅兰芳在上海演戏给人如疵如醉的美一样。但是,现在随着经济大潮的涌动,一些艺人的价值观也出现扭曲,一些管理部门的戏剧思想也出现诸如“唯市场论”的走势,欺诈、离婚、遗产等内容的题材往往占据了不仅是舞台艺术还是媒体频道等领域,走进剧场、打开电视,让你几乎无法选择。这正如白玉兰奖终身荣誉获得者焦晃对记者所言:“现在的小剧场话剧可以有,但不能老是结婚离婚那点事……这就好比整天做简单饭菜,总该做点讲究的。我觉得话剧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舞台应该传递更多信息量。”焦晃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的!从上戏毕业后,焦晃早年主演的莎士比亚剧作轰动一时,为他赢得了“莎剧王子”的美誉。而他在莫里哀的剧作《吝啬鬼》、美国当代剧作《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个黑人中士之死》以及英国品特的剧作《背叛》中的出色表现,也令几代中国话剧观众赞叹。他至今还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上海演出《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过瘾,台下观众忘记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饥饿,自己也演得疯魔起来,到后台会像足球运动员一样跳起来在空中兴奋挥拳。
白玉兰奖的价值不只在舞台艺术上,它告诉我们,演员演戏,表现的是角色人物,反映则是人性激荡。年近八旬的上海话剧泰斗娄际成凭借话剧《吁命》中神形兼备地塑造了大医吴孟超的形象,第三次夺得“白玉兰”戏剧奖。值得一提的是,之前两次娄际成获得的都是配角奖,此次是他第一次以主角身份捧得“白玉兰”,而他也是“白玉兰”戏剧奖有史以来第三位获得“三度兰”的艺术家。这位在话剧舞台上整整站立了60年的优秀演员,他的表演与角色融为一体,真实贴切地展现了人物强大丰富的内心世界。看他的演出,一招一式,都是从心中自然流淌出来的,是用心灵去温暖他人的心灵。舞台演出是这样,日常生活和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一辈子演戏就没想过要挣大钱!”这是焦晃、娄际成等很多艺术家的心声,更是白玉兰奖给广大文艺工作者和观众的一个忠告!在当下,除了挣钱,我们真应该像这些不仅在舞台演技、更在日常做人方面给人以楷模的艺术家学习!
白玉兰奖的价值不只在舞台艺术上——这必是一句客套话,而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编辑: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