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晚,内蒙古乌兰恰特。舞台灯光渐弱,直至全暗。
年少的宝力格与老额吉的孙女索米娅见到了一匹在风雪中诞生的黑马驹,取名为钢嘎哈拉。宝力格和索米娅青梅竹马,长大后产生了纯真的爱情。宝力格出外进修学习,索米娅遭受流浪牧人希拉的凌辱并怀孕。宝力格出走。老额吉离世,产后的索米娅远嫁他乡。9年后,宝力格重返草原,四处寻找索米娅的下落……
优美的舞台设计,充满民族韵味的服装造型,深情动人的表演,“伊泰情”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展演剧目《黑骏马》的故事徐徐展开。
1986年9月,由上海戏剧学院学生表演的话剧《黑骏马》曾在呼和浩特上演,感动了一代人。时光荏苒,27年后,这部话剧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再次被搬上了舞台。
第二次执导话剧《黑骏马》的龙俊杰这次重排这部戏,从剧本到表演、舞美、服装等等,都融入了现代元素。这一次的演出,更加注重在人物刻画上下功夫。
龙俊杰记忆里1986年的《黑骏马》,演员是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的一群内蒙古的孩子,其中有个叫宁才的,因为演出《黑骏马》一炮而红。如今,在舞台上演出的,仍旧是一群来自草原的孩子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表演系内蒙古委培生。
龙俊杰说:“这些孩子综合素质很高,有在草原的生活经历,有信息时代年轻人的特点,适应能力强,进步快。”他是一个很较真的人,很少表扬自己的学生。但是,面对这群孩子,他还是忍不住欣喜之情。
“这是一群幸运儿,在学校,有老师关心。毕业了,他们的家乡内蒙古又给他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龙俊杰说,“内蒙古把学生送出去培养,这是有战略眼光的,内蒙古放眼的是未来的舞台。”
和龙俊杰有着相同观点的是这部话剧的制作人翁增辉。他饱含深情地说:“发生在内蒙古的故事,蒙古族的演员来演,舞台上到处是草原文化元素的展示,作为制作人,我喜欢这样的组合。”翁增辉说。
在舞台一侧,《黑骏马》的舞美设计胡佐正以挑剔的眼光审看着自己的作品,灯光设计师伊天夫利用整个剧场的520个灯,通过先进的科技来表达文化的内涵,而独自坐在观众席角落里的服装设计师郭健,则盯着舞台上演员的每一件服装,以观众的审美来审看自己设计的服饰。
舞台上,宝力格牵着黑骏马走下,索米娅望着她的背影,挥手告别。话剧落幕,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黑骏马代表着草原精神,代表着草原人民的胸怀。”一位观众发出这样的感慨。(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