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成功举办“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的基础上,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联合推出“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从10月19日起至26日八天内,上海戏剧学院内将上演一个欢乐互动的艺术嘉年华。这是主办方今天在沪宣布的。
据介绍,本次“创想周”活动将设置“舞台艺术展演”、“视觉艺术展览”、“大师讲座与公开课堂”三大板块,涵盖戏剧,音乐,舞蹈,戏曲,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各类演出共计60项200余场、31场工作坊与讲座,30项视觉艺术展览,63部微电影。
其中,“舞台艺术展演”是本次创想周的重要板块,分为“委约作品单元”和“邀约作品单元”。委约创作项目为“扶青计划”重点板块,经过由著名音乐家谭盾、何训田,舞蹈家杨丽萍、曹诚渊,导演林兆华、田沁鑫等组成的艺委会的指导,今年有8位青年艺术家的6部作品进入“委约作品单元”。
其中,“舞台艺术展演”是本次创想周的重要板块,分为“委约作品单元”和“邀约作品单元”。委约创作项目为“扶青计划”重点板块,经过由著名音乐家谭盾、何训田,舞蹈家杨丽萍、曹诚渊,导演林兆华、田沁鑫等组成的艺委会的指导,今年有8位青年艺术家的6部作品进入“委约作品单元”。
具体来看,上海音乐学院的谢浚带来多媒体音乐剧场《对话》,借助现代艺术手段交织成多重音乐空间表达内心的声音;今年被哈佛大学录取的18岁少年作曲家吴承昊的室内乐《白�豚歌》,音乐清新优美;京剧“裘派”大师裘盛戎的孙子裘继戎与街舞少年潘沁的京剧街舞剧场《融》,呈现出传统文化和街头文化在新时空的“融合”;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戴炜制作了动画戏剧《沃沃WOWO》,探究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丁轶和卢歌的昆剧肢体剧场《陀螺》,表达人的无奈和身份认同的困惑。出生于西藏日喀则的白玛次仁带来的实验剧《根》,以现代舞和藏族文化相结合的形式,探索心灵深处的隐秘。
特别的是,本次活动还突破了剧场的限制,除了上戏剧院,端钧剧场,新空间等专业剧场外,还将在排练厅,形体房,阳台及草坪上以装置,多媒体,现场秀,微电影等各种丰富的艺术形式呈现,与广大师生市民观众见面,在互动形式上真正做到创想无极限,也同时打破了校园和社会的界限。(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