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首次成功举办“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之后,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首度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联合推出“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经由艺委会成员谭盾、何训田、杨丽萍、曹诚渊、林兆华、田沁鑫等人指导和评选,最后有8位青年艺术家的6部作品进入“委约作品单元”。这些剧场新作,通过新锐视角、当代艺术手法实现创造性的传承和发展,在各自不同的艺术领域都有独特的构思和想法。
戏曲和现代舞相融
当艺术与实验交融,在这个“青年艺术创想周”里呈现的,是年轻人最全景的创意与梦想。
其中,京剧“裘派”大师裘盛戎的孙子裘继戎与街舞少年潘沁的京剧街舞剧场《融》,在此次的委约作品中最为亮眼。
出生于梨园世家,自幼承袭祖父京剧泰斗“裘派”创始人裘盛戎、父亲京剧名角裘少戎的一脉好嗓,天资聪颖,少时便崭露头角,夺“小梅花”金奖。其学艺生涯,一路得悉多位名师、名家指点,勤耕而获,曾获2008年全国青京电视大赛银奖、2012年全国青京电视大赛金奖等奖项。
京剧街舞剧场《融》试图在符号化的人生中找寻时代精神的张扬和梨园神韵的一脉相承。作品由细腻生动的京剧勾脸生发开去,从花脸的笔走龙蛇到内心的潮起潮落,融合了中国本土的传统戏曲文化,与街舞小子潘沁的太极文化、敦煌文化以及由古埃及象形文字启发而来的“埃及手”手文化,促成了文化和精神遗产在新时空的“融”。
此外,丁轶和卢歌也将尝试戏曲和现代舞的全新结合,他们的昆剧肢体剧场《陀螺》融汇了昆剧、肢体、现代舞等多重元素,将戏曲开场酬神驱鬼小戏 《女吊》、《男吊》,和鲁迅杂文《无常女吊》中引述之社戏演出过程作为切入点,以戏曲、杂技、现代舞和打击乐有机结合作为表演基本手段,用寓言的方式表达人的无奈、身份认同的困惑、受困中的压抑以及心理对抗。观众将置身于作者对梦境的直观感受中,去经历一个似真似幻的离奇故事。编导丁轶主攻现代舞,致力于现代舞和戏曲表演的融合,编导卢歌学习杂技出身,可自由运用肢体,配合创造力和爆发的艺术观念,令大家对《陀螺》非常期待。
其中,京剧“裘派”大师裘盛戎的孙子裘继戎与街舞少年潘沁的京剧街舞剧场《融》,在此次的委约作品中最为亮眼。
出生于梨园世家,自幼承袭祖父京剧泰斗“裘派”创始人裘盛戎、父亲京剧名角裘少戎的一脉好嗓,天资聪颖,少时便崭露头角,夺“小梅花”金奖。其学艺生涯,一路得悉多位名师、名家指点,勤耕而获,曾获2008年全国青京电视大赛银奖、2012年全国青京电视大赛金奖等奖项。
京剧街舞剧场《融》试图在符号化的人生中找寻时代精神的张扬和梨园神韵的一脉相承。作品由细腻生动的京剧勾脸生发开去,从花脸的笔走龙蛇到内心的潮起潮落,融合了中国本土的传统戏曲文化,与街舞小子潘沁的太极文化、敦煌文化以及由古埃及象形文字启发而来的“埃及手”手文化,促成了文化和精神遗产在新时空的“融”。
此外,丁轶和卢歌也将尝试戏曲和现代舞的全新结合,他们的昆剧肢体剧场《陀螺》融汇了昆剧、肢体、现代舞等多重元素,将戏曲开场酬神驱鬼小戏 《女吊》、《男吊》,和鲁迅杂文《无常女吊》中引述之社戏演出过程作为切入点,以戏曲、杂技、现代舞和打击乐有机结合作为表演基本手段,用寓言的方式表达人的无奈、身份认同的困惑、受困中的压抑以及心理对抗。观众将置身于作者对梦境的直观感受中,去经历一个似真似幻的离奇故事。编导丁轶主攻现代舞,致力于现代舞和戏曲表演的融合,编导卢歌学习杂技出身,可自由运用肢体,配合创造力和爆发的艺术观念,令大家对《陀螺》非常期待。
天才少年带来人文关怀
毕业于上海美国学校、即将迈入哈佛大学深造的18岁少年吴承昊可谓音乐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其作品以“温暖真诚的特质,21世纪都市青年的胸怀和担当”而受到业界的关注和首肯,此次他将带来全新创作的室内乐《白�豚歌》。
白�豚的灭绝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因人类活动而直接导致一个物种的灭绝。《白�豚歌》为纪念不久前灭绝的扬子江白�豚而作。该作品用四个乐章诉说白�豚的悲剧:控诉人类的贪欲与白�豚生存的冲突,长江波涛浩渺,白�豚的灵魂最终随波而逝。这是一部为行动而祈祷的作品,呼吁人们保护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白�豚歌》 是一部注重于表现音乐叙事的渲染效果的作品; 它是标题音乐,但其音乐语言又非常抽象:“它是我孩童时代的声音与现在的声音的融合,同时也是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创作出的新的东西。在这里需特别指出的是我用大提琴去模拟几种不同的中国传统乐器,我还尝试用竹笛与其他西洋乐器的不同组合来产生新的音色。我的目标是用我的音乐去激发受众的想象力,同时我也希望我的受众能感觉到与音乐不停地对话,而不是仅仅被动地听。我的核心理念是强调音乐创作、演奏、视觉艺术与受众直接的联系及互动。”(编辑:榕树)
白�豚的灭绝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因人类活动而直接导致一个物种的灭绝。《白�豚歌》为纪念不久前灭绝的扬子江白�豚而作。该作品用四个乐章诉说白�豚的悲剧:控诉人类的贪欲与白�豚生存的冲突,长江波涛浩渺,白�豚的灵魂最终随波而逝。这是一部为行动而祈祷的作品,呼吁人们保护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白�豚歌》 是一部注重于表现音乐叙事的渲染效果的作品; 它是标题音乐,但其音乐语言又非常抽象:“它是我孩童时代的声音与现在的声音的融合,同时也是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创作出的新的东西。在这里需特别指出的是我用大提琴去模拟几种不同的中国传统乐器,我还尝试用竹笛与其他西洋乐器的不同组合来产生新的音色。我的目标是用我的音乐去激发受众的想象力,同时我也希望我的受众能感觉到与音乐不停地对话,而不是仅仅被动地听。我的核心理念是强调音乐创作、演奏、视觉艺术与受众直接的联系及互动。”(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