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上海国际艺术节着手实施扶持青年计划,一批上海和全国拔尖的年轻艺术家在这里得到的不止是资金和资源的援助,更重要是,他们有了一个和大师们平起平坐展示自己的超级平台。今年10月19日开始,上海戏剧学院辟出一周时间的教学开放日,全面开放学院所有表演空间,结合“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这一全新并将长期设立的品牌系列活动,从剧场到草地上,处处有表演。“作为前辈,也作为艺委会的成员,我非常愿意看到年轻人出头,我也乐意为这些年轻人站台。”谭盾[微博]说。“去年艺术节的扶青计划,我看到了赵磊、黄盈[微博]和王�的实力,三个人用不同方式表现的新旧文化冲突。今年艺委会继续向他们发出邀约,黄盈导演的《黄粱一梦》、赵淼[微博]和三拓旗[微博]剧团的形体舞台剧《水生》,还有上海京剧院演员赵端的《玉禅师》,不约而同,都是以现代手法和东方思想解构中国古典故事,借古喻今。”
艺术都是相通的,东方主题这些年愈来愈受到关注,不仅国外的中国艺术家在努力,国内许多同行也一样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内蕴藏的巨大力量。“我今年在艺术节中的新作品《女书》,灵感也是来自于几乎失传的一种民间文化,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的特殊文字女书。女书是一种由母亲传给女儿的特别文字,可以记录,也可以口头说表和演唱,关于它的历史仍是语言和人类学家们研究的课题,为了写出《女书》,我去江永采访,跟当地人学习女书书法,记录下她们的传唱,并将它与交响乐结合在一起。”谭盾说起自己的戏,兴致勃勃。
谭盾“心水”推荐
微电影交响音乐史诗《女书》
10月20日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
女书又称女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女书字体不仅符号形体奇特,并且其记录的语言、标记和手法也相当奇特,至今关于它的流行地域、社会功能以及传承历史仍是语言学家、文字学家、人类学家们苦心研究的课题。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谭盾用影像记录下《女书》后,再与现场交响乐对接,用视觉和听觉相交的手法展现女书艺术的独特魅力。
肢体剧《水生》
10月21日U1剧场
传说在一条河里住着水鬼,为了能离开冰冷的河水去投胎转世,水鬼每天想尽办法,为的就是能拉下一个活人溺水来做他的替身。但由于地处偏僻少有人经过,他始终等不到替他的活人。但就在今天,他终于遇到了一个人……
赵淼由《聊斋志异·王六郎》故事获取灵感,将北京暴雨后桥下淹水的惨案衍化出一个现代神话故事。
实验戏剧《那厮》
10月24日新空间
背景源于《水浒》这部小说。戏中的主角不是任何一位在小说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英雄,而是以“衙役”、“虔婆”、“小乙”、“喽�”名之的小人物。子曰:危邦不入,丧邦不居。
在诸般疯态之下,《那厮》所为何来?宋朝乱世中小人物的生存智慧与无奈是否映射了当代“草民”的众生相?且看一场“那厮”们的“草雄传奇”,一部当代的“大宋宣和轶事”。(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