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上海戏剧学院校园里热闹非凡,大剧场里上演的是《云门舞集》,隔壁的小剧场里上演着丹麦直击舞团的《壹》,户外大草坪上的是杂技魔术表演《力量组合》,教室里是艺术精品课程讲座和表演工作坊,广场上则是创意市集……上海戏剧学院的“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成了中外艺术青年的展示舞台。
从上周六到本周六,200多场演出、上百场讲座和精品课程同时对全社会开放。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暂停,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参与到这些艺术和教学实践中。
“把学校的大门打开,为海内外年轻艺术家提供向全社会展示创意和艺术的舞台,也为我们学生提供参与艺术实践的机会,为全社会提供艺术鉴赏的平台,这才是艺术类大学应该承担的使命。”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楼巍介绍道。按照计划,创想周今后每年将在上海戏剧学院开展。
不仅向全行业开放还向世界开放
过去,上海戏剧学院也有戏剧展演周,但大多数在校内,由师生自己排戏,再在有限的小范围内吸引观众参加。从今年开始,学院与上海国际艺术节签约,将校门进一步打开,用楼巍的话说,不仅要向全行业开放,还要向世界开放、向全社会和广大市民开放。今年,从5月份在网上公开报名后,海内外共有400多个艺术团体报名。经有关专家评审,最终选定了66个剧组,在8天之内共组织200多场演出。
8天的青年艺术创想周,也是全校所有学生展示的舞台和学习的课堂。舞蹈学院学生展示自己芭蕾、国标等精彩的舞姿,导演系学生展示自己排演的戏剧《一句顶一万句》,创意学院的学生开设创意市集,音乐家谭盾来校开设《非遗与灵感:女书的创作过程》……全校8个学院都参与了演出,每一位学生都是这场活动的主人公。
上海戏剧学院今年第一次招收了跨文化专业的外国硕士研究生,来自剑桥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同学,在紧张的学习中也组团参加了表演。
停课一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
为了创想周顺利开展,学校将所有的课程全部停下,不仅教室、形体房开放了,甚至连地下室的练功房、办公楼前后的草坪也成了环境戏剧的空间。演艺中心办公室的阳台上摆放了一圈形状各异的瓶子,本是演出道具,但在创想周一开始,就有艺术团队不经意间看中了这个阳台——他们把舞台定格在这里。
“刚开始,也有老师提意见,认为这样停一周的课程会影响学校的教学。”楼巍说,但是一周过半,很多学生都在创意大舞台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方位。有学生聆听讲座、参加工作坊,还有学生组织演出、担纲志愿者。编导专业研三的李国强说:“这次看了很多民间艺术团队表演,尤其是原创多媒体水墨剧,觉得太有创意了。对我未来参加电视编导,尤其是动画纪录片的编导和制作非常有启发。”
在学院老师看来,学生平时的舞台非常有限,要去租借演出场地,高昂的费用远远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此次上戏所有的演出场地几乎都是无偿供这些演出团队使用。演出结束后,观众还将评选自己喜欢的演出团体和节目。
与上海国际艺术节同步进行的创想周活动,也让世界各地的艺术总监赞叹不已。上戏演艺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军称:“在一些演出结束后,这些艺术总监立即来找我们,希望能够联系这些团体,把他们的演出推介到国外去。”据悉,为这次创想周专门打造的音乐话剧《苏州河北》已经被以色列等国相中。(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