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网北京5月7日电(记者 李国强)以“海外侨胞中国梦”为主题的话剧《侨之梦•中国梦》在朝阳文化馆精彩上演。据了解,这部话剧是1987年在北京引起轰动的话剧《中国梦》的姊妹篇。该话剧将于5月7日至11日连演5天。
话剧《侨之梦•中国梦》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孙惠柱和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费春放担任编剧,整部剧包含了两个梦,一个是中国女演员明明放弃了却还魂牵梦萦的艺术梦,另一个是他男友为现实所迫而放弃的庄子梦。编剧通过描写明明和她的男友约翰本共同追逐各自中国梦的故事,生动地反映出今日中国的新面貌以及传统文化的根基,以期引起众多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共鸣。
作为话剧出品人之一的阚冬表示,我感谢这部话剧的编剧,演员等人,帮助我们聚焦了中国梦,用抛砖引玉,舍我其谁的胸怀在社会里引起了对中国梦的讨论,关于中国梦的讨论注定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盛事。正是这样巧妙地抛砖让我对中国梦有了新的认识,感觉这不再是口号,不再是硬生生的宣传,不再是大而空的道理,不再是那些所谓的正能量;这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故事,变成有血有肉的身边人,变成我们的生活的一部分,同时最重要的是焕发了我对祖国的热爱。
该剧由朝阳区侨联、朝阳海外学人中心和叶青大厦党委共同发起,并由叶青大厦桥联和上海戏剧学院主办推出的写意话剧,充分发挥归国留学人员等海外高层次人才投入朝阳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通过营造创新文化氛围,统筹规划和整合华人华侨和归国留学人员人才资源,打造高层次人才创业和成长的和谐环境。
此次话剧演出的创新之处在于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融入了大量与观众的互动桥段,并以“戏中戏”的形式与现场观众形成了巧妙的联系。
另据了解,这部“写意戏剧”的经典之作,编剧、导演和演员等主创人员均为归国留学人员。其姊妹篇曾在1987年以独特的立意、构思以及深入的人物刻画,造成了上海剧坛最大的话题,并创造了主演全部获得梅花奖的佳绩。

附:话剧发起人之一 阚冬对《中国梦》话剧的阐释
我是一个七十年代末期出生的人,那时的中国的物质生活还没有极大丰富,从小就有一个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梦想”。谁知道祖富强的愿望在我而立之年就已实现了,我开始彷徨失措,因为那个曾经遥远的“四个现代化”的梦想实现了,我失去了目标,在丰富的物质生活对比下更让我们觉得精神上的匮乏。随波逐流中我出国留学,回国创业,在外人看来一片坦途的背后是我声嘶力竭的呐喊,“到底我做这一切为了什么”?对于梦想,人类向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将梦想视为不现实、绝对办不到的事情。另一种是视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视为理想。前一种梦想观,使人安于现状,毫无希望。而后一种梦想观则是人类前进的原动力,促使人类不断地超越现实,改变现实。就此而言,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不但是可悲的,也是没有前途的。无梦绝不是清醒,而是盲目,是没有志气。梁启超在1901年写下的一个预言,一个梦想。“今世纪之中国,其波澜�诡,五光十色,必更壮奇于前世纪之欧洲者。哲者请拭目以观壮剧,勇者请挺身以登舞台。”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哲学使我们认清梦想,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中国梦需要有很深远的内涵。作为国家目标和民族理想提出的中国梦,应该有哲学思想和价值理想的指引与支撑,否则民族复兴将会流于盲目与空洞,因为这其实牵涉的是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国家,我们中华民族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民族,我们在世界上应该有什么样的形象。对于志在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来说,其哲学思想和价值诉求必须是中国的。但对志在成为有影响的世界大国的中国来说,她的梦想又须有普世的感召力。
话剧《中国梦》融入了庄周梦蝶来引导人思考什么是中国梦的真实和虚幻,万有既是色,是世间万物,并非中国梦的主旨;一味是空,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很多海外华人华侨对于灵魂上的扣问是很明显的,中国梦也会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探讨。这部话剧同时还引导观众思考了海外华人华侨们的族裔困惑,而这些困惑又恰恰是他们践行中国梦的过程。话剧《中国梦》中的女主角明明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她负载着母国文化,置身于异质文化空间,切身体会到文化的差异与碰撞。无时无刻不面临着主流文化冲突、身份危机等现状;她在谋生之外,还不得不担当起文化冲突的协调人,寻找对自己来说最为合适、稳妥的文化方略。这个文化方略并不现成,而是要通过生活的砥砺、岁月的磨洗、内心的千回百折,才逐渐形成。没有一定的智慧,无法有这样的梦想;没有一定的勇气,不会说出这个梦想;没有仁心,不会为此梦想而奋斗。明明所代表的很多普普通通的海外华侨都是现代中国的“智者”与“勇者”,“几乎无一不具有“梦”的制作者与实践者的双重品格”。
不管是做梦的蝴蝶,还是做梦的庄周,都只是一个现象、一个阶段,分开看毫无意义,人间正道是沧桑,合二为一,“改变”才是喻者所谓的大道。大道是变化,是创新,是进步,是生机勃勃、海纳百川。
话剧《中国梦》中女主角明明鼓励她的美国男朋友说:“John,我爱你。你的未来会比我的更有意义,你的工作也比我的更有价值!你更懂中国文化,而且你是美国人。真的,快去写你的书,做你的报告,说你的中国梦去!让世界上那些向往着美国梦的人也做一点中国梦吧。以后……也许你要少一些那些律师们都有的奢侈;可我保证,你一定还是这个俱乐部的会员,我来支持你的中国梦,当然得用美国方式。你放心,我付得起!”中国梦如果要是一个伟大的梦、感人的梦、就必须要有其丰厚的价值内涵。克已复礼的人生态度,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辩的道理理念,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情,四海一家、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这些传统的价值诉求可以经过当代阐释成为中国梦的价值核心。
(作者为富柯瑞(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归国留学人员代表 )

附二:阚冬对《中国梦》话剧的感想
正如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阐述的“中国早已是世界的中国,中国梦绝不会排斥人类一切有益的思想,相反,它必须吸收一切人类的智慧成果,创造出当代的中国思想和中国精神。构成中国梦的哲学基础,既不会是纯粹儒家思想的复兴,更不是西方思想的引进,而只能是面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问题,在对传统中国思想和西方思想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的创新。没有这样的创新,中国梦就将缺乏其应有的哲学思想基础,就无法承担人们所期望于它的历史使命。”
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要成为怎样的中国?发展是为了什么?人类需要什么样的文明?什么是真正的人民幸福?这些重大问题只有凭借有思想的中国梦才能回答。我感谢这部话剧的编剧,演员等人,帮助我们聚焦了中国梦,用抛砖引玉,舍我其谁的胸怀在社会里引起了对中国梦的讨论,关于中国梦的讨论注定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盛世。正是这样巧妙地抛砖让我对中国梦有了新的认识,感觉这不再是口号,不再是硬生生的宣传,不再是大而空的道理,不再是那些所谓的正能量;这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故事,变成有血有肉的身边人,变成我们的生活的一部分,同时最重要的是焕发了我对祖国的热爱。
作为海归,创业者,70后的我,爱我的祖国!
2014年4月27日深夜于北京
(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