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阳光抓进口袋,赶着奇思异想,寻找一片香…”随着青年创作歌手常石磊在上戏草坪唱响了为此次“扶青计划”创作的歌曲《只为美好》,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第一天(10月18日)的演出步入高潮,从今天起,近300场活动涵盖交响乐、室内乐、音乐剧、舞蹈、戏剧、戏曲、20多项展览、50场讲座……将在上海戏剧学院及活动分会场举行,青年的艺术梦想在此放飞,艺术的气息与戏剧的魅力相汇相融,以上海戏剧学院校园为中心的艺术狂欢将辐射整个上海。
作为艺术节常设版块,“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在成功举办两届后将再度于艺术节期间举行(10月18日至10月24日),14部“委约作品”和约160项“邀约活动”将集中亮相。一周的扶青创想周期间,上海戏剧学院将向社会各界人士敞开大门,全面开放学院所有的表演空间,今年的活动场地在去年上海戏剧学院华山路校区的基础上,又增开了校内黑匣子和东排剧场,并辐射至一些分会场,比如:上戏莲花路校区、马兰花剧场、贺渌汀音乐厅、上海音乐厅、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等。在互动形式上真正做到创想无极限,也同时打破了校园和社会的界限。
3D灯光秀、常石磊概念音乐会
首日视听震撼创想梦
开幕式当天,伴着夜幕的降临,上海戏剧学院小红楼顿时大放异彩,一场精彩的3D建筑投影吸引着师生和观众的驻足。3D建筑投影《红楼@文明进化》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度升级,大放异彩,随着灯光的变幻,以整座建筑为幕布,展现了中国古今艺术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凸显出中国艺术文化的灿烂和博大。
同时,青年音乐人常石磊作为新生代创作人才,作为此次“扶青计划”委约作者,在上戏草坪举办了其概念演唱会,并现场演唱了为“扶青计划”创作的歌曲《只为美好》,惊艳四座。正是其多元化的创作和制作能力,常石磊得到“扶青计划”的关注及委约。而常石磊本人也非常重视这次创作,并在现场表示非常认同青年艺术创想周这种艺术活动形式,通过“扶青计划”集结不同领域的青年艺术家,并与之产生艺术上的碰撞。
据悉,在青年艺术创想周期间,每晚都有3D建筑投影登台亮相。除了开幕演唱会,音乐方面还有诸多不容错过的演出——青年教师张志伟的音乐与人声作品《晋阳》,从现代青年重回故乡的视角,表现出深沉的历史文化感;上音博士生李磊的现场声景与电子音乐作品《物·语》,将评弹名篇《旧货摊》与二胡、现代舞、行为艺术相结合;哈佛音乐才子吴承昊为内蒙古的安达乐队与交响乐团谱曲,带来全新的跨界合作;上海本土的Vocal Force组合将由三位青年男中音为观众带来五种语言的经典名曲……
好听、好玩、好看
校园每时每刻有风景
除了上戏草坪,开幕第一天,青创周就已是好戏连台,上戏剧院、端钧剧场、新空间……甚至图书馆前的大草坪上都有各色演出和展览,校园内处处弥漫着属于青年人的荷尔蒙与属于戏剧、音乐、舞蹈的艺术气息。今年,邀约活动的数量大大增加,由去年的200场增至300场,包括约90个舞台节目、50多个讲座沙龙、20多项视觉展览。作品形式从戏剧、音乐、到舞蹈、电影等包罗万象,多种可供选择的艺术形式将满足各类观众的欣赏口味。
开幕式当天下午,英国幽默肢体剧《Smashed爱疯苹果》作为青创周上戏剧院的首场演出,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观众,而同一时间在端均剧场,委约作品:现代舞《尘·净》、现代舞《忽然悟空》、舞蹈剧场、《风之谷》三剧连演,黑匣子能看到《M先生的盛宴》,话剧《没有表情的人》出现在东排练厅……精彩好戏联袂上演,让人目不暇接。
剧场之外,上海戏剧学院红楼前厅、端钧北草坪、前厅、图书馆一楼、一号形体房……校园的各处都密布艺术的创想,无论是沈伟装置作品展、雕塑工作坊、全国青年艺术家绘画作品展,让你感受不同的静默中流动的思想。
作品风格全球化
五湖四海艺术青年齐聚
本届创想周的“委约作品”单元面向全球征集青年艺术人才,共有100多位青年华人艺术家报名参选,他们来自美国、韩国、比利时以及中国的上海、浙江、成都、内蒙古、台湾等地,打破了以往参与者集中于京沪两地的有限局面。最终入围的作品由去年的6个增加到14个,让更多优秀青年艺术家脱颖而出,获得扶持。作品类型丰富多样,包括交响乐、歌剧、室内乐、音乐剧、舞蹈、戏剧、戏曲等等。其中创意跨界是今年节目的关键词,中英合作的视觉魔幻剧《龙》、中西融合的木偶戏曲《美女与野兽》、中法合作的皮影戏曲《灯官油流鬼》都将为观众带来新奇体验。
为了增加观赏性,艺术节还特地邀请了一批海内外创意节目,比如:获得爱丁堡艺穗节五星好评的英国幽默肢体剧《Smashed爱疯苹果》以及太阳马戏原班人马组成的加拿大七手指剧团所演绎的新马戏《幻影寻踪》,还有根据世界知名儿童绘本改编的同名加拿大儿童剧《好饿的毛毛虫》。此外,来自台湾的现代舞《我不在这》和阿卡贝拉音乐剧《思念台湾2014》(Miss Taiwan 2014)也将为此次创想周增添几分宝岛风情。
扶持青年艺术
联合18所高校共同参与
今年的创想周不仅在活动内容和作品数量上华丽升级,还联合了18所高校共同参与,其中包括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全国艺术类高校以及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综合性高校,参与面涵盖演出、诗社和展览等等。
国际艺术节艺委会主席谭盾的回忆里,自己也都曾是受过提携,被老师、社会、政府重视过的年轻人,“我们是曾经被提携的一代。我觉得我们也到了应该要提携我们年轻一代的时候了。”今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委约作品的艺术质量,拓宽创作者们的国际视野,除原有遴选工作坊外,艺术节还邀请了舞蹈家林怀民、杨丽萍和话剧导演田沁鑫等一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艺术大师组成艺委会,以“特别工作坊”的形式深入青年艺术家创作过程,进行手把手、一对一的辅导和点评。
而在创想周期间,在讲座沙龙遇见大师,看艺术背后的思想碰撞也成为了学生和观众的首选。位于上海戏剧学院校区内的红楼每日都有大师的讲座,开讲时间为13:00,除了邀请到林怀民、荣念曾等享誉世界的大师之外,由上戏教授奉献的一台台精彩的讲座,也成为了本届创想周的亮点之一,讲座内容从国际交流到舞台美术,从美学评判到角色文化,从数字媒体到戏曲艺术,丰富而多样。
青年艺术创想周是艺术节“开门办节”和上戏“开门办学”理念进行有益结合,打造“文教结合”的新典范。上戏校园虽不大却非常美丽,处处是景,创想周在上戏校园举办不但将成为青年艺术家展示平台,也将成为一个与全社会、全世界交流艺术的巨大舞台。“这里有一场青春的、立体的艺术游园活动,这里是一个袖珍的阿维尼翁!参与到此次艺术节的节中节——青年艺术创想周既是为上海的艺术文化建设作出一份贡献的努力,也是其在上海的艺术文化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象征。”(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