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结合”打造青年艺术家成长沃土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韩生
艺术专业高校的教学中,向社会展示艺术创作和实验研究成果从来就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国际艺术节合作打造青年艺术创想周,基于艺术和教育功能的互补,人才培养、创作科研、服务社会和文化引领观念的一致。
我们在艺术专业教育实践中体会到,艺术学科专业的生态建设是重要的工作目标。对学院来说,通过周期性大规模的教学作品集中展示和交流机制性平台,使艺术教育融入城市文化生活,教学作品既接受专业的评判,同时也接受市民和社会的检验。同时,有别于一般社会文化活动,更强调艺术的专业标准、创新实验,经典高度,体现艺术高校的传承创新引领责任。
这一理念并非首创,早在上戏成立之初,演出甚至是办学经费来源的一部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无形中丢失了许多宝贵传统,在这个意义上,创想周也是专业教育规律的体现,艺术创作本质的回归。所以,在前年的学院工作会议上,创想周的设想让各院系干部教师激动不已,并纳入了2013年度工作计划。幸运的是这一计划与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高度契合,学院与艺术节领导一致努力,在一个在更高的开放度和层次上,以一个机制化平台,引导艺术专业学生教师的创作预期,以及社会观众的期待。
开放校园并不就是停课放假,而是教学成果接受更大的考验,因为几十个国家的艺术节的艺术家和官员,以及大批来自各地学校的艺术专业爱好者,以及普通市民,都会以他们自由的选择体现对作品的评价。
创想周定位于青年艺术家的原创实验作品,不仅是学院自己学生的作品。作品的入选要经过艺术专家审议,来自不同类型大学和机构的作品以达到一定的艺术专业标准为门槛,并有独创性。通过国内外同类专业的青年艺术家及院校学生作品展演,达到学习和交流目的,同学们在展示自己成果的同时也了解了自己同代人的艺术创作。我们并会进一步优化机制,完善标准,与教学更加紧密对接。
这一理念并非首创,早在上戏成立之初,演出甚至是办学经费来源的一部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无形中丢失了许多宝贵传统,在这个意义上,创想周也是专业教育规律的体现,艺术创作本质的回归。所以,在前年的学院工作会议上,创想周的设想让各院系干部教师激动不已,并纳入了2013年度工作计划。幸运的是这一计划与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高度契合,学院与艺术节领导一致努力,在一个在更高的开放度和层次上,以一个机制化平台,引导艺术专业学生教师的创作预期,以及社会观众的期待。
开放校园并不就是停课放假,而是教学成果接受更大的考验,因为几十个国家的艺术节的艺术家和官员,以及大批来自各地学校的艺术专业爱好者,以及普通市民,都会以他们自由的选择体现对作品的评价。
创想周定位于青年艺术家的原创实验作品,不仅是学院自己学生的作品。作品的入选要经过艺术专家审议,来自不同类型大学和机构的作品以达到一定的艺术专业标准为门槛,并有独创性。通过国内外同类专业的青年艺术家及院校学生作品展演,达到学习和交流目的,同学们在展示自己成果的同时也了解了自己同代人的艺术创作。我们并会进一步优化机制,完善标准,与教学更加紧密对接。
我们特别感谢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大力支持与合作,两届成功的举办使我们更加坚定持续合作开展下去的信心和决心,正如一位专家所说,这一增量正在成为一个学院和社会新的常态。(本文被《人民日报》摘要发表)
(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