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第六届“上戏有戏”演出季开幕,学生作品有戏吗?

发布时间:2017-05-03作者:访问量:7

    第六届“上戏有戏”演出季5月2日在上海戏剧学院拉开帷幕,历时近1个月的演出季将呈现16台剧目、4个展览,从京剧《驯悍记》、越剧《十二角色》、话剧《纪念碑》到音乐剧《春之觉醒》等,内容丰富多样。

《纪念碑》

 

    《十二角色》导演田蔓莎自豪地介绍,《十二角色》是100年来越剧历史上首届本科生的毕业大戏,也是一群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探索戏曲表演、导演相融的训练结果,“戏中由案件引发的一系列关于有罪论证、无罪论证、歧视和偏见等法制、法律和社会问题,在学生的角色塑造过程中,引发出很多思考。戏里有学生们对人生的选择,可看到学生们在越剧表演上塑造角色的能力。”《纪念碑》导演纪欣怡还是一名学生,她认为,《纪念碑》不仅是个反战的故事,也是一场人性的博弈,一曲生命与良知的赞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灰色地带。爱与恨,善与恶,生与死……它们的界限是如此模糊,远比想象的要复杂。”

《十二角色》

 

    不少展演作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实验京剧《蠢货》是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项目委约作品,改编自俄国著名剧作家契诃夫的同名独幕剧《蠢货》,原著对旧时俄国土地主的虚伪和粗暴进行了讽刺。导演朱志钰坦言,“时至今日,这一讽刺主题似乎离现代观众比较遥远。改编这部戏,除了要在不打破原著的整体风格下,还应当找出一个符合当下价值观念的主题,即从人性出发,找出过去与现代的共性特征,使这部带有实验性的戏曲剧作在当下更具现实意义。”创意造型秀“着色”将主题定位为“游园今梦”,取“今”,意在寻找传统美学精神与现代艺术的契合点。造型秀展示中,戏曲演员以不同组合穿行其间,与舞美系学生共同演绎写意的寻梦概念,在立体的舞台空间里,为观众呈上如梦如真的戏剧造型飨宴。上戏党委书记楼巍评价这些作品,“用经典装载自己的想法”,他表示,艺术传承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对时代的理解,才能创作出有思想、有力度、有温度、有探索性的作品。

芭蕾舞系专场演出《夜·幕》

 

    从作业到作品,是“上戏有戏”主旨。作为未来的艺术从业者,最为重要的大戏剧目,常常是在课堂里的小舞台初创完成的作业,达到了“知其然”的目的,而要让这些艺术学习者更加明白“知其所以然”的真谛,必须有一个“淬炼过程”,就有了“上戏有戏”这样的一个“熔炉”。上戏舞蹈学院芭蕾舞系今年第一次在“上戏有戏”做专场演出,上半场是古典芭蕾舞片段《雷蒙达》,下半场则是原创现当代芭蕾舞。导演王昊表示,这是对于学生日常培养最好的一种展示。

 

    上戏倡导建立“平台型大学”的构想,一直致力于建构丰富的教学机制与汲取多方社会资源的融入,以促进教学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上戏院长黄昌勇透露,明年计划选拔4到6个剧目向社会公开售票,上戏将对这些作品进行重点扶持,形成万马奔腾竞争机制。(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