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第六届“上戏有戏”演出季即在上海戏剧学院拉开帷幕,历时近一个月的演出季将为观众们呈现诸多精彩纷呈的优秀戏剧作品。“上戏有戏”演出季,作为上海戏剧学院的一个展示师生教学相长硕果的品牌项目,自推出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检验了教学成果、促进了学生作品的创作,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在当今创新发展的时代氛围中,上海戏剧学院一直坚持“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模式”的办学方针。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教学的基本元素抓起,由小品而片段,转换为小戏到大戏,这个过程体现了在以剧目教学为手段的综合性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细化咀嚼与打磨提升过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上戏有戏”演出季正是上戏艺术教育实践的新模式,体现上戏艺术教育的特质和理念。
原创是本届“上戏有戏”演出季的主题。学习经典,进而对经典进行创新性展现的作品不断涌现。16台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剧目展演,4个异彩纷呈的艺术展览,其中包括两部实验京剧和一部当代越剧,两部歌舞齐聚风格各异的音乐剧,一台炫目的戏曲服饰演出秀等。从戏曲学院的京剧《驯悍记》到越剧《十二角色》,从表演系《亲爱的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到导演系《不要担忧》,从舞美系《2017着色-游园今梦》到音乐剧《春之觉醒》,还有研究生部《纪念碑》和继续教育学院《谎言游戏》等,涵盖了各学院各剧种门类,是一次全院教学与创作的检验。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楼巍说,在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上戏倡导建立“平台型大学”的构想,一直致力于建构丰富的教学机制与汲取多方社会资源的融入,以促进教学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上戏有戏”的初衷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和展现来自一线的学生本科作品和研究生作品。从一个教学作品经过相对一段时间的沉淀后,一次又一次的精炼打磨、提升积淀,把一个教学作品上升到一个社会作品。这样多次历练咀嚼打磨的过程,将会为一个学生作品走向更好的平台创造更多可能性。这也是在建构校外平台的同时,逐渐完善起来的校内教学平台。通过这样的历练平台,几年来培养和孵化了众多优秀人才与作品。“上戏有戏”已成为师生与社会有认同度和认知度的平台,是优秀教学作品的孵化提升平台,更是推向与面对市场的平台。(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