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音乐话剧《辅导员》于上戏实验剧院首演

发布时间:2023-05-29作者:访问量:643

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为更好讲述青年学生引路人的故事,由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指导,上海戏剧学院出品的原创音乐话剧《辅导员》于526日至28日在上戏实验剧院首演。上海各高校师生代表观摩了演出。

该剧是全国首部聚焦高校辅导员队伍精神风貌的舞台剧,塑造了一群矢志忠诚、立德树人、敬业爱生、明理笃行的上海优秀辅导员群像。历时两年的打磨,讲述了高校辅导员同青年大学生共同相处、共同成长的故事,旨在将大时代与小切口相结合,以小舞台展现大思政,用小故事讲述大情怀,是一部致敬高校思政工作者队伍的青春派戏剧作品。

[以真为本] 讲述青春校园的新故事

原创音乐话剧《辅导员》自创排伊始,一直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组织协调各高校对该剧给予了大力支持。上海戏剧学院为此精心组建了主创团队,由陆军教授担任艺术指导,伊天夫教授担任导演,李世涛副教授担任编剧。团队通过深入调研,邀请各校思政专家召开座谈会,采访包涵、李睿、汪雨申、洪汉英、张桁嘉等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不断充实和完善剧本,力争讲好新时代校园故事,塑造新时代青春形象。

得知要以辅导员为主题创排话剧,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包涵非常高兴。她说,在参与剧本创意和大纲讨论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新一代年轻辅导员的投入和执着。希望这部剧能讲出辅导员精神的传承,正是在初心的追寻和精神的传承中,一代代的辅导员不断成长为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

将日常性、现实性较强的题材搬上舞台并非易事。该剧以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故事来展现当代青年引路人的选择,用生动鲜活的戏剧形象和艺术创造来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我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展现时代感、生活感和青春感,力求将辅导员作为鲜活的、独特的来塑造,使他们个性鲜明、形象饱满,展现出一个可信、可爱、可亲的辅导员形象。编剧李世涛这样说。

《辅导员》的参演演员主要为上海戏剧学院师生,其中也包括了部分专职辅导员。担任执行导演与主演的杨佳,是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的专业教师、班主任。她表示,话剧《辅导员》剧组以高标准进行作品打磨,创作过程就是走进辅导员群体和走入辅导员内心的过程。我们借助戏剧的方式,力求把鲜活的辅导员故事讲得真实、讲得立体、讲得生动,让真实的辅导员形象和青春校园故事走向大众。

 

[以爱为魂] 塑造辅导员的新形象

《辅导员》讲述了以程橙和马伟明为代表的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故事,展现了辅导员面对种种挑战,不断深化对事业的热爱和理解,不断坚定信念和决心的成长历程。该剧采取了音乐话剧的表现形式,格调轻松,充满青春气息,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辅导员对学生的热爱,展现新时代辅导员的崭新形象。同时,话剧中加入了音乐的成分,使全剧在整体风格上更为清新灵动,增强了艺术性和观赏性。

在剧中,几位辅导员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与就业,更关心学生的精神成长与心灵健康,他们坚信教育要有方法也要有情怀,不放弃任何一个在青春跑道上迷失了方向的学生,用爱感化并激励着学生。剧中的辅导员也有自己的困惑,他们协心协力、同舟共济,度过了职业的瓶颈期,而学生对辅导员的信赖与尊重,也令辅导员更深刻地理解了工作的价值。

辅导员的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这部作品想表达的正是辅导员这份平凡的工作所蕴含的不平凡意义。剧情中有多处让自己产生共情共鸣的地方。通过这部剧,希望大家能走近、支持、爱上辅导员群体。该剧执行导演之一、郑培林一角的扮演者——戏曲学院专职辅导员夏逸石这样说。

通过《辅导员》,观众们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都有了更为生动和深刻的理解, 剧到动情处,很多人都为辅导员的育人情怀和事业追求所感染。剧中所呈现的信仰坚定、敬业爱生、立德树人、励学笃行、导航青春的辅导员精神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入学生的心田。通过这样一部戏剧作品,我真正了解到辅导员的真实工作状态,理解了辅导员老师的不易,更拉近了我们和辅导员的距离。2021 级音乐剧专业石晓媛同学说。

正如剧中诠释的,辅导员是一份付出爱同时收获爱的奇妙工作。感谢创作团队,以非常专业又独具创新的形式带来别样的感动,真的非常精彩!更加坚定了我们热爱长存,不忘初心,成为映照别人的一道光!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专职辅导员黄继娴说。 

 

[以戏育人] 开展大思政教育的新课堂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拔节孕穗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多年来,上海致力于建设一支矢志忠诚、立德树人、敬业爱生、明理笃行的辅导员队伍。对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深化辅导员在新征程上培育时代新人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充分发挥为党育才、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更好担负起青年学生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的角色。《辅导员》在用戏剧形式讲述思政故事的过程中,就“辅导员是什么样的人”“辅导员有什么样的精神”“辅导员为了什么”这些重要问题,作出了回答和思考。 

《辅导员》的舞台成为了大思政的课堂,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和路径,不论在台上,还是在台下,思政元素都融入了排演全程。在正式首演前,学校多次召开《辅导员》创排调研会,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伟令指出,学校把《辅导员》作为学校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一项专题活动。它既是上戏创作水平的展示,也是全国高校辅导员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

演出本身对于辅导员精神来说就是一种传播。话剧《辅导员》的总导演,上海戏剧学院演艺中心主任、舞美系主任伊天夫说。辅导员的理想信念、事业追求、奉献精神、专业素养正是通过演出被人们所进一步认识,并且让人们在走进辅导员的过程中激起情感的共鸣。

剧中辅导员马伟明的扮演者,是导演系专职辅导员夏帅。对于辅导员演辅导员这一特殊的经历,夏帅很有感慨,剧中台词道出了我们辅导员的心声。在排练的过程中,我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这次难得的参演经历对于我是一次全方位的学习

第一次看到用音乐剧的方式讲述属于辅导员的故事,让我在捧腹大笑之后,又忍不住笑中带泪。剧中的一幕幕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个个真实的小切口……这幕剧里有每一个我们的影子,述说了辅导员工作的欢笑和泪水。很赞同剧中郑培林所说的,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与学生共同成长。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专职辅导员廖莹文观演后说。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郝萍静正面临着职业选择。她有志于选择辅导员作为未来的职业,但对辅导员这份职业缺乏清晰深入的了解。观演结束后,她说:这次观剧加深了我对辅导员职责、定位、情怀等多方面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未来的职业选择。感谢创作团队奉献出这样一场色彩青春、气氛温馨、音乐悦耳的音乐话剧。

原创音乐话剧《辅导员》是2023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戏剧+ 思政”文化育人模式的重要成果,也是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思政”辅导员工作室特色项目。据悉,该剧将进行巡演,让更多人感受辅导员精神,了解这份事业的使命担当。(文、图:《辅导员》剧组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