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豫园商城联合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Young剧场、深圳木偶艺术剧院等单位举办的“豫上好戏”青年戏剧实验场近日圆满收官。
近两个月来,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团队先后带来了五部风格鲜明的作品。
开幕剧目:音乐剧《一粒蚕豆》
《一粒蚕豆》作为「豫上好戏」开幕剧目,以异乡人夏藤为主人公,刻画她在城市中辗转挣扎的细腻情感,以露天广场的形式探索“剧场边界”,引发观演互动与共鸣。
《她叙》
以十二位戏曲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为原型,将舞台服装艺术与舞蹈艺术相结合,通过素净与绚烂的对比,展现女性力量。
舞蹈《我与桃花源》
以现代人的视角重塑令人心驰神往的“桃花源记”,感受脱离尘世的纷扰与束缚。
《三伏》“掷叶有声”工作坊
深入探讨家庭代际鸿沟与青少年成长困境,观众化身提问者,与角色展开深度对话。
闭幕剧目:话剧《幕启之前》
以“孤岛”时期的上海为背景,讲述那个时代的剧场人在日伪势力的威胁下作出的艰难抉择。
此次入选的五部作品形式多样,均是近年来通过研究生创新计划孵化后,涌现出的代表上戏研究生创作水平的原创作品,折射出上戏青年学子富有创新意识的艺术表达。在此基础上,上戏与豫园商城的合作,则是深化学校“一引三融”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生作品走出校园的一项重要实践。
研究生团队的原创作品都深深植根于上戏丰厚的艺术教育土壤,经历了从课堂习作、校内演出到走向社会的蜕变历程,是上戏研究生培养“产教融通”模式的鲜活样本。研究生们在校内搭建主创团队,在导师指导下,依托校内平台,在“紫藤花开”研究生作品演出季进行首轮演出,随后又走出校园,实现了与城市舞台的“亲密接触”。如:原创音乐剧《一粒蚕豆》,萌芽于上戏新空间剧场30分钟试验版的《春蚕豆》,历经几轮演出,最终在豫园面向公众上演。这些作品“走出去”,是将学校课题转化为社会公演的成功实践,全方位展示了上戏研究生培养“研以致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强化跨专业协作的成效,也搭建了校园创作与校外展演之间的桥梁。
“豫上好戏”虽已落幕,但从校园沃土中破茧而出的艺术新声必将持续激荡其回响。(供稿: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