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月步入七月,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创始人、上海戏剧学院陆军教授,刚刚完成在沪上举行的历时半年的三次编剧工作坊课程,即应国家艺术基金“地方戏剧种小戏青年编剧人才培养”项目邀请,马不停蹄地前往南昌大学,于7月10日至11日展开为期两天的集中授课。
本次编剧工作坊集结了来自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位学员,涵盖省市级艺术研究院、地方院团及群众文化系统的青年编剧,也包括多所高校中具有戏曲创作经验的教师及在读博士生,学员整体既有专业素养,又富有实践经验。
在首日的理论课程中,陆军教授首先讲述了其与南昌大学及江西的缘分:2011年受聘南昌大学兼职教授;2020年共建上海戏剧编剧学抚州践习基地;2021年为井冈山西江月电影文化馆题序。接着,他回顾了上海戏剧学院八十年来编剧教学的传统,进而引出“百·千·万字剧”工作坊的训练方法,并强调后者的核心在于“魔鬼式训练”——通过高强度、短周期的创作训练,令初学者、“零基础”编剧快速掌握剧作与核心要领。面对本次编剧工作坊中已有创作经验的学员,他建议大家暂时放下惯常创作习惯,以“一张白纸”的心态投入学习。
课程中,陆军教授结合理论讲解、即兴表演、案例分析和短剧观摩等方式,逐一阐释“百字剧”“千字剧”“万字剧”的概念,细致解析“戏核”“戏眼”“戏骼”三者在功能和形式上的差异。课程最后,他布置了围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无事生非”三大类型的九道千字剧写作任务,要求学员任选其一进行创作实践。
次日课堂进入剧本交流与评析环节,共有10位学员的剧本进行了现场朗读,尚来不及朗读剧本的学员则分享了创作构思。在陆军教授的指导下,点评环节直指要害,不仅指出剧本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吝褒奖创作中的独特亮点。学员之间真诚交流,形成相互学习、彼此启发的良性互动。
两日的授课中,陆军教授多次强调编剧的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百·千·万字剧”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法传授,更是用戏剧的形式“对人类状况做出某种说明”的能力养成。他指出,优秀剧作家是观念、想象力与技法的综合体。他期待学员们能够在日后的创作中,继续尝试从本次编剧工作坊中习得的创作技巧,找准剧本的“戏核”“戏眼”“戏骼”,牢记“数”人物动作、“数”心理变化和“数”剧情层次的创作诀窍,在创作中感受戏剧的魅力,用戏剧之光照亮生活。
据《全国剧本创作和剧作家现状调研报告(2014-2024)》介绍,陆军创立的“百·千·万字剧”工作坊是“首个在全国产生影响的新型编剧教学法的成功案例”。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推广三十余期,受训学员逾千名。其科学性体现于:百字剧以“戏核”训练“剧思”,解决戏剧“写什么”;千字剧以“戏眼”训练“剧技”,解决“怎么写”;万字剧以“戏骼”训练“剧构”,要求从陆军总结的16种戏剧情节结构模式(如“误会法”“三难法”“赔情法”等)中提炼叙事智慧,解决“写成什么”;强调编剧要有“说人话,为人说话,说人想说的话”的创作原则。
文:邹 妍 图:郑瑞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