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带一路”国家传统表演艺术节学术研讨会暨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04作者:访问量:10

随着2025“一带一路国家传统表演艺术节进入高潮,艺术节学术研讨会暨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于1030日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

本次会议由上海戏剧学院与国际表演艺术高等院校联盟联合主办,得到上海市教委和静安区文旅局的指导和支持。会议以以未来之眸,洞见传统表演艺术新航道为主题,汇聚了国际剧协各国执委专家以及艺术家、学者,共同探讨传统表演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昌勇在致辞中表示,传统表演艺术承载着各民族的文化记忆与精神认同,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探索其当代转化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戏剧协会总干事陈仲文详细介绍了国际表演艺术高等院校联盟的使命与愿景,她表示联盟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于通过表演艺术的推广和传播,促进全球文明对话与交流互鉴。

  

   静安区文旅局副局长徐卫华等,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会议分主旨发言与圆桌论坛两部分进行。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国际剧协副主席陈涌泉作了题为《寻传统表演艺术新路径不能身份迷失》的主旨发言。他指出,守正是传统艺术航船的压舱石,创新是传统艺术航船的动力帆,我们要锚定一带一路的主航道,共建传统艺术的新航路

著名导演、国际剧协世界戏剧大使雷米·波尼法索以《传统:薪火相传》为题作了主旨发言,分享了我即活着的传统的创作理念,希望通过跨文化合作,以爱、尊重和承诺激活传统的生命力。

黄昌勇在《变动中的传承与创新》的发言中,结合自身从理论研究转向艺术创作的经历,探讨了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中的传承路径与表达方式。

圆桌论坛围绕三大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在传统表演艺术的文化价值与当代表达的初心议题中,主持人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教授与来自塞浦路斯、美国、加纳等国的专家学者展开对话。克里斯托斯·乔治乌强调传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话、教育与倾听;上海戏剧学院特聘教授谭元元通过舞剧《白蛇》《鹊之桥》等作品,展示了芭蕾与中国传统舞蹈融合的艺术可能性;阿科苏娅·阿卜杜拉引用非洲谚语同样的风会把不同的种子撒遍大地,倡导在全球语境下以多元声音表达人类共同的精神本质;罗怀臻教授提出要重视剧场空间的转型与表演方式的当代演变;车文明教授则通过丰富的戏曲文物实例,阐释了物质遗存对戏曲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传统与当代的创意碰撞与跨界合作议题,由巴西代表杰夫·法贡德斯主持。格鲁吉亚学者列万·赫塔古里指出,表演艺术是促进人类理解的重要桥梁;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葛袁亮副教授结合作品《庄周梦蝶》,探讨了中国哲学思想与舞台叙事的融合创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金浩提出,传统艺术在当代需要探索新的承载形式,实现破形入神的精神传承。

新时代传统表演艺术教育、保护与传播路径与实践议题,由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肖英教授主持。韩国导演易薇依介绍了该国传统元素与当代创作结合的实践经验;智利导演罗贝托·卡尤克欧,强调文化教育与遗产保护在传承中的关键作用;泰国艺术家普拉迪·普萨拉通,分享了跨国合作的作品《娜迦王》的创作经验,呼吁各国开展更多艺术合作。

上海戏剧学院外国戏剧研究中心主任宫宝荣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研讨会围绕一带一路国家传统表演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展开了富有深度与广度的交流,为上戏与国际剧协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上海戏剧学院将继续敞开大门,欢迎全球艺术家与学者共同探讨传统表演艺术未来的发展路径,期待在交流互鉴中激发艺术创新,推动传统表演艺术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供稿:国际交流处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